通讯员 吴静文
近年来,汉阴县将生态渔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庭院经济为依托,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头羊”带动,生态渔业促增收
2012年,一直在外打拼的涧池镇新华村陈小松因为思家心切,利用本村的有利地形和丰富的水资源,流转本村群众150亩土地,修建池塘搞起水产养殖,成立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仅凭一腔热血,陈小松在没有养殖经验的情况下,经历了多次亏损。县级相关部门和涧池镇政府得知陈小松的情况后,为其联系了专业技术指导与合作单位。随即,陈小松的鱼塘产量大幅增加,逐渐开始盈利。随着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陈小松增加了养殖规模,逐步探索了草鱼、鲤鱼类普通品种,还有匙吻鲟、鲈鱼、中华鳖等名特优品种。
在陈小松带动下,不仅涧池镇发展了渔业养殖,蒲溪、双乳、铁佛寺等多个镇都发展起了渔业产业。
“仅去年下半年,我们村为村民发放渔业分红11.8万元。”身为新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的陈小松不仅自己因为养鱼富裕了,也让乡亲们拿到了红利。
“我家两亩多田入股,每年都有分红1400多元。”村民沈兰保说,“比自己种田好多了。”
2023年汉阴县水产养殖12420亩,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4亿元,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大投资,探索“智慧渔业”
7月15日,汉阴102个村的有关负责人来到涧池镇军坝村智慧渔业养殖基地领取鱼苗,场面十分热闹。“本次共发放各类鱼苗近20万尾,将投放全县宜渔未养殖堰塘450余口,投放面积达1300余亩。”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吴大印介绍。
近年来,汉阴县大力支持渔业发展,仅2024年就申请中、省渔业发展专项资金410万元,大力支持全县各类渔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从库塘天然养殖的单一发展形式,逐渐走上大水面生态养殖、池塘精养、稻藕渔综合种养、陆基高密度养殖的多种发展形式,养殖品类也从养鱼,发到了养虾、蟹、蛙等多品类,养殖方式也从最初的人工管理发展到了智慧化养殖。
“自从有了这套智慧化管理系统后省力多了,鱼池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测,饲料投喂和增氧都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所有数据都显示在屏幕上,一个人就能管理六七个池子,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军坝村党支部书记邹吉华介绍。
“前几天最热的时候,水池温度过高,智慧系统监测到后,及时发送预警信息,我们立即通过手机远程操控物理降温系统降低水池温度,没有造成损失。”军坝村陆基高位鱼池管理员韩开祥一边投放鱼食一边说。
融合发展,做深二三产业
在城关镇中堰村的凤鸣锦舍民宿,游客可以在观赏鱼塘喂鱼、赏鱼,可以在垂钓中心钓鱼,还可以在餐厅点一份特色烹饪鱼餐品鱼,让游客体验到一条龙式服务。
在汉阴,鱼肉以其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点,已经成为群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除了清蒸鲈鱼、红烧鱼、炖鱼汤等家常做法之外,还有酸辣小鱼、火锅鱼、烤鱼等汉阴特色做法。
“这些鱼我们都是销往外地的,按订单加工。”日前,陕西潜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世锋指着工人正在密封打包的鱼干介绍,只见工人正忙碌地将烘干好的鱼干按照一条一袋的方式密封装好,整齐地排列在案桌上。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策划,计划以外地招商与本地国企合作的形式,将鱼预制菜和即食产品推向市场,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县农业农村局渔业生产工作站站长周建军介绍。
“立足汉阴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条生态渔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市场主体,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做好深加工,促进生态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力争通过2至3年时间,初步建成以汉阴桃花鱼为主的生态渔业发展全产业链,实现生态渔业倍增目标。”汉阴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