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阴
观音河镇系统性治理赢得高质量发展
2025-07-10  来源:本站原创

本网讯(通讯员 吴菊花 李启勇)今年以来,汉阴县观音河镇以“生态治理+产业筑基”为核心,通过修复河堤、新建护坎、贯通机耕路、改造灌溉渠等工程,构建“以工代赈、以赈促产、以产富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山区乡镇探索多赢发展新模式。PTu安康新闻网

三措并举推进系统性治理创新。从碎片化应对到系统性规划,针对观音河汛期洪峰频发、猕猴桃产业园屡遭水患、农田灌溉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该镇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将782.4米生态河堤修复、188.7米产业园护坎建设、180米机耕路贯通及283米U型渠改造整合为“生态治理+产业筑基”系统工程,通过专业水文监测与地质勘察,按十年一遇防洪标准科学设计,形成“护田—稳粮—兴产”的全链条规划体系。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协同,创新构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机制,河堤修复工程既有效保护390.5亩基本农田,又为猕猴桃产业园筑起安全屏障;机耕路贯通彻底解决农机下田难题,使运输成本降低35%;U型渠改造将农田灌溉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同步创造就业岗位102个。从短期救济到长效赋能,将施工场地转化为技能实训基地,开展混凝土浇筑等专业技能培训80余人次,推动务工群众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PTu安康新闻网

三链协同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创新“国企带镇村”的组织链,由镇属国企统筹项目施工管理,优先吸纳脱贫户、易地搬迁群众等就业困难群体,优先采用技术门槛适中的人工密集型工序。截至目前,项目已吸纳80余名当地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60余万元。强化全流程嵌赈的管理链,将“八大赈济事项”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事前开展安全生产与权益保障培训,事中嵌入岗位技能实训,事后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镇政府、监理单位、村民代表、施工企业”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记录、签到凭证、施工日志、打款清单“四线合一”制度,确保项目实施透明度高和资金使用效益好。融合基建产业联动的价值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河堤修复同步保障猕猴桃产业园安全,机耕路建设串联莲藕水稻种植区,U型渠改造提升农田灌溉效率,实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依托项目兴”。PTu安康新闻网

三维赋能绘就乡村振兴图景。“生态治理+劳务增收”赋能,以生态河堤、护坎建设为载体,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项目中60%以上工程采用人工施工,务工群众人均增收8400元,且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水质明显改善;“工地课堂+技能转化”赋能,将施工一线作为技能培训主阵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嵌入式”教学,累计培训群众超80人次;“基建升级+产业振兴”赋能,项目建成后,390.5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猕猴桃产业园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机耕路与灌溉渠配套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形成“基建夯实产业基础、产业反哺基建效益”的良性循环。 PTu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