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安妮 周煜
寒冬腊月间,年近50岁的李峰仍每日奔波于安康市区与岚皋县城之间,一车车地往签约的超市搬运桂花米,看着粮油区自家的桂花米陈列其中,让他激动自豪又深感任重道远。
在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及周边,李峰流转了1600余亩水田,每年丰收季,层层叠叠的金色稻田间满是游客徜徉其中,好不壮观。“每年除开农户自留自销外,可以收购15万斤谷子,能打出7万多斤大米。”李峰自豪地说。7万余斤稻米对于鱼米之乡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却凝聚了李峰逐梦路上的滴滴汗水。
李峰是桂花米养大的。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物产还不是很丰富,家住南宫山镇龙安村的李峰一家能吃饱就已是奢侈。而桂花村家家户户种植的是质量上乘的桂花米,于是牙牙学语的李峰便被父母送至桂花村小姨家寄养,在桂花村喝着桂花米汤、吃着桂花米饭长大。
都知道岚皋茶叶好,即使在岚皋县茶业人才济济的今天,李峰也是叫得上名字的。成年后的李峰发展起了种茶、制茶、售茶为一体的茶叶产业,还带出了不少的茶农徒弟。
如果说茶业带给了李峰富足的生活,那么片片稻田则是李峰埋藏在心底数十年的一个梦。然而,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景象逐渐少见,“卖不出了,不想种了,种不动了”是许多农民们的真实想法。
或许是小时候对物资匮乏的深刻记忆,抑或是对桂花米的情有独钟,李峰种植水稻的想法也逐渐强烈。2014年,看到桂花村山上大片的水田都荒芜着,李峰便以一亩地550元的价格,流转了桂花村及周边70余户1600余亩的水田。
“只有让农民种粮有赚头,农民种粮才有劲头。”李峰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回收谷子,农户们每亩地一年可增收500余元,当地农户的种植热情得以激发,李峰梦想的种子终于开始萌芽。
然而农户们各用各的种子、管护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水稻的收获时间不一致,质量也无法保障。面对这一境况李峰也是发愁,茶叶和水稻在耕种方法上完全是两回事。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峰决定对1000亩水田进行实验,选种、育秧、栽种、收割全流程统一管理把控。“最后结果印证了我的想法,经过了统一的管理后,产出的大米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在实现水稻增产保质的同时,李峰还意识到,打造桂花米文化和品牌、拓宽销售都迫在眉睫。“传统的销售方式适合那些品牌已经打响的产品,而我们的大米在市场上的知晓率并不高。”
建厂房、购仪器,提升桂花米的附加值,与超市协议赠景区门票、开展系列促销活动。除此之外,李峰还把目光投向了时下火热的研学游当中。
“只要你来,我就让你认识桂花村,吃上桂花米。”李峰建于南宫山脚下的心海山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优势,已入选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范学校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累计吸引了9000余人次前来研学。为了推广桂花米、打响桂花米品牌的知名度,李峰将桂花米作为赠品,赠予研学而来的师生们。与此同时还设置农耕体验区,让学生们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和“愿闻稻花香,共筑乘凉梦”的美好期许。
“我总觉得,方法总比困难多!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做哩。”在销售桂花米的同时,李峰还通过买赠形式带动周边景区门票销售4000余张。
情系水稻,耕植梦想。2024年是李峰转型做大米的第十年,十年间他不断实践、不断论证,有汗水也有收获,在探索桂花米发展道路的旅途中,也是在感恩着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