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安妮 苏鸿浩
近年来,岚皋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批新时代农业人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香椿哥”龚海涛就是其中一员。
几场细雨过后,位于民主镇田湾村的秦巴红香椿基地迎来了丰收季。只见树根牢牢扎在土里,伫立在陡坡之上,村民们迎着朝阳背着背篓穿梭在密密排列的香椿树里,忙着摘下枝头那一朵朵紫红油亮的香椿。
在基地不远处,秦巴红香椿基地负责人龚海涛正在给田湾村香椿种植户发放香椿苗,种植户们挨个签字、认领、装车。村民包良兰在田湾村种有五六亩香椿树,每亩约1000株。“我们年年都到龚总这儿免费领苗子,这次补栽之后,每亩地能达到2000到2200株。”
为保证供给,龚海涛在民主镇、蔺河镇建有260亩的育苗基地,树苗以每株2元的单价对外出售,累计销往四川、湖北、云南、江西、江苏等地230余万株。
培育一株香椿苗需要一年的时间,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田湾村人,龚海涛有一个准则,那就是面向田湾村的村民一定是免费发放。“我拿出一部分苗木来支持村民发展香椿并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在销售渠道上也能帮助他们,可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在香椿种植上有所收益。”龚海涛说。
说起发展香椿,还要追溯到2017年。
彼时的龚海涛一直在外从事建材生意,用他的话说生意略有小成,而他的家乡田湾村却长期面临着坡地多、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多、劳动力匮乏等困境。龚海涛在多次考察之后瞄准了香椿产业,怀着一腔反哺桑梓的热血之情,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地域性,科学管护也关乎着香椿的质量和口感,一个门外汉想要干好“专业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
“我原来理解的传统农业,就是靠天吃饭,种下去就可以,但其实每一个行业背后的学问、知识非常多。”情怀不能当饭吃,400多万真金白银砸了下去,两年多的时间只见投入却不见效益。面对家人的质疑,他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寻突破、找出路。
龚海涛用了一年的时间,积极联系研究香椿有关领域的老师和专家进行科研合作和技术指导,走访全国各地种植技术比较成熟、成规模的香椿园。2020年开始,秦巴红香椿逐步调整转型,组建科研所,以校企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科技发展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型成为现代农业,从种苗、品种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每个领域、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最初每亩地只有400株左右,通过数据采集、比对、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2200株的种植密度,目前正在逐步推广。另外我们利用矮化密植技术,让香椿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一棵香椿分多枝头,现在的产量是原来的5倍,每亩地基本上可以达到800到1000斤左右的产量。”龚海涛说。
产量提上去了,龚海涛和种植户们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接下来也顺利打通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线上与互联网食品一线品牌“西域美农”、抖音以及网红达人等协作,线下与西贝莜面村、正大集团、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知名连锁企业达成合作。同时,还开发了香椿酱、香椿饮品、香椿锅巴等特色香椿制品。
“秦巴红的产品物流主要覆盖了广东、上海、江苏等城市。鲜香椿大概一天能发1000多单,估算量大概在一吨左右,香椿锅巴和香椿酱线下走得多一些。”秦巴红物流负责人汤守清说。
近年来,龚海涛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秦巴红”香椿种植示范基地1730余亩,年生产、加工、销售香椿及其制品10万斤,年销售香椿种苗400万株,全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带动了田湾村全村276户800余人发展香椿产业,农户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还计划将秦巴红香椿发展到长江流域、武陵山脉,以及其他适合种植香椿的地方,带动更多的新农人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龚海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