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舒 程远淋
清晨6点,岚皋县蔺河镇大湾村的山路上,高建平骑着摩托疾驰。后座的编织袋里,土鸡鲜红的鸡冠攒动。一个小时后,她准时出现在县城洗肉店门口。抓鸡、称重、入笼,动作麻利。“她守时、实在,鸡肉品质好,卖得快时一两天就得送一趟。”店主黄华志赞道。
谁能想到,这位53岁、干活风风火火的“送鸡人”,曾经历命运接二连三的重击:2005年,前夫意外离世,彼时她正怀着第三个孩子;2008年,一场车祸让她落下三级残疾;次年在河北住院期间,她遇见了同样因矿难受伤住院的岚皋青年邵吉平。相似的苦难让两颗心靠近,两人相伴至今。
2017年,高建平随邵吉平回到他的家乡——秦巴山深处的蔺河镇。习惯了平原生活的她,起初连山路都走不稳。但生活的重担不容喘息:打零工、种魔芋、搞养殖……夫妻俩用双手一点点刨挖着希望。如今,她上山下坎已健步如飞。
他们的养殖场盘踞在百余亩坡地上。1200多羽土鸡、25头猪、6头牛散养其间。丈夫邵吉平负责重体力活;高建平则是“总管”,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清晨5点喂猪喂牛,接着抓鸡、骑一小时摩托进城送货,返回后添水、打扫、拌料……“人总得干点啥,什么都不干,那就是废人了。”她的话语朴实却有力。
然而,创业路上布满荆棘。2021年冬,烘烤腊肉不慎失火,刚购进的30头小猪仅幸存9头。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2024年,猪群暴发猪瘟。为阻止蔓延,一夜之间,133头心血育肥的猪被扑杀掩埋,直接损失数十万元,一年辛劳付诸东流。“日子还要继续过,娃娃要上学。”擦干眼泪,高建平背起消毒水箱,仔仔细细喷洒养殖场的每个角落——这是血泪换来的教训。
栽过跟头,她更懂得学习的重要。积极向养殖能手请教、参加政府培训,如今她已考取中级职业农民证书。散养的优质禽畜不仅供应本地农家乐、菜场,更搭上冷链车销往上海、江苏。“养殖场能撑下来,最该感谢我媳妇!”丈夫邵吉平感慨万分,他们计划着扩大规模,让日子更红火。
山风拂过,高建平将长发利落拢在脑后。常年劳作的痕迹刻在她黝黑的皮肤上,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坚定。从河北平原到秦巴深山,从命运重创到创业重生,高建平用她的“铁脊梁”,在风雨摇曳中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