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天兵 罗少杭 郑沐曦
日前,岚皋县孟石岭镇易坪村12组村民唐春培,来到自己的阳荷姜种植基地,墨绿的姜秆已长到齐腰高,个个茎粗叶肥。
“看,这一河两岸的阳荷姜全是我种植的,共有70亩,长势比去年还好,估计能采挖2万多斤,批发卖给电商能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唐春培弯腰小心翼翼地拨开姜叶,指着根茎对前来了解产业发展的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胡金波和驻村第一书记施景栋说,阳荷姜再过2个月就能采收变现了。
阳荷姜是唐春培种植的高山蔬菜之一。转眼间,他种菜已有三年多了,望着这片被汗水浸润的土地,他的目光里有着过往的艰辛,更装着一个残疾农民的自强梦。
1980年出生的唐春培先天性耳聋,父亲肢体残疾,多年来一家人一直在困境中挣扎。2013年,已娶妻生子的唐春培面对生活的压力,开始跟村里人学习养蜂技术,之后从重庆购回30箱蜜蜂,几年下来滚雪球式地发展到70多箱,还种下40亩黄连、云木香。他依靠养蜂和种植中药材摆脱了贫困,一时间成为全镇残疾人发展产业致富的典型。
“我经常看到城里人驾车30多公里进村买菜,当时就产生了种高山蔬菜的想法。”唐春培说。
2022年,唐春培把自己想种高山蔬菜的想法告诉村干部,得到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通过村干部们的协调,他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60亩,之后又从岚皋农商银行贷款21万元,并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30万元建设蔬菜保供基地资金,于7月注册成立了岚皋县汇硒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唐春培购买了抽水设备、小货车、旋耕机,当年建起了5个大棚,分别种上了土豆、辣椒、四季豆、豇豆等多种时令蔬菜,还种上了山药、阳荷姜。
与别人种菜有所不同的是,唐春培种的蔬菜清一色是当地的老品种,尽管蔬菜产量不高,但品质过硬,菜味浓厚,深受市场的欢迎。
每天,唐春培的蔬菜定点供应县城超市和安康城区的“关系户”,同时他还通过镇上电商服务平台,把这些高山蔬菜卖到了全国各地。为了提升附加值,唐春培又投资购回了烘干机,把收回的土豆、菜心脱水烘干成了干土豆片、干菜,网上销售十分走俏。
如今,唐春培种植高山蔬菜不仅改变了自身生活,还带动了村里1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每年支付劳务工资15万元。同时,基地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5万元,让一些村民一年有了双份收入。
“我把3亩多山坡地流转给唐春培,一年收取租金1000元,平时在蔬菜基地务工,130元一天,在家门口就近挣钱,感到很满足。”3组村民李双莲说。
现在,唐春培不仅是村产业致富带头人,还被选举为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每天不是在蔬菜基地收菜、进城送菜,就是奔忙于村里残疾人的家中,填报信息、了解生活所需、代购专用器材送货等,一天忙得不可开交。
“村里有90名残疾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很乐意给他们帮忙。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想为他人‘撑把伞’。”唐春培说,种植高山蔬菜是一个好产业,县残疾人联合会为自己争取到了3万元“八小资金”扶持,眼下准备再扩建一个大棚,把产业做得更好,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务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