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月
“没物业的日子太不方便!”“一号楼门口能不能加个停车位?”……近日,岚皋县城关镇城北社区西窑搬迁安置小区广场上,一场“民意直通车”院落会热闹举行。
城关镇领导干部段祖刚将话筒递给群众,50余户居民争相“抢话”,诉求声声恳切,城北社区干部陈仁兵俯身记录,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一记录。这是城关镇“民意直通车”穿行街巷的日常一幕,更是基层治理听民声、汇民智的生动缩影。
据悉,该镇下辖20个村(社区),有12729户36800名常住人口,基层情况复杂多元,难以全面掌握群众需求。“民意直通车”的创新推出,打破了“坐等群众上门”的传统模式。
“干部全员下沉,以院落会、走访等形式深入群众,既拉近了干群距离,又能让‘小众诉求’不被淹没、‘共性难题’浮出水面,真正做到了民情在一线掌握、民声在现场倾听。”城关镇党委书记黄仁勇介绍。
这辆满载温情的“幸福专列”,把民情收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院落,实现了居民小组、小区等重点区域“年内全覆盖”。截至目前,该镇“民意直通车”已召开两轮共89场次,收集群众诉求300余条。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肖家坝社区黄家河坝搬迁安置小区居民徐昌富的经历,正是“民意直通车”解民忧的生动缩影。
近日,在网格党支部牵头的院落会上,徐昌富提出“惠新路乱停乱放堵路”的烦恼。问题刚入台账,城关镇立刻联动交警等共驻共建单位奔赴现场,多轮协商后敲定“疏堵结合”方案:交警现场劝离违停车辆,工作人员加急安装道路隔离带。从诉求提出到难题化解,仅用不到一月时间,曾经拥堵的惠新路便恢复了良好秩序,居民出行的“堵心事”变成了顺心顺意的“舒心事”。
这样的高效处置,源于一套“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的制度硬保障:属村(社区)权限的A类问题,3个工作日内启动处置、7日内落地见效;需镇级协调的B类问题,15日内明确责任领导与站办所推进化解;涉及县级权限的C类问题,规范起草函件移交并全程跟踪协调。
与此同时,镇党委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意直通车”纳入村(社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镇纪委与综合办双线督查,对敷衍塞责者通报批评,对成效显著者表彰激励——全流程闭环管理,让“问题石沉大海”成为历史,“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成为常态。截至目前,该镇第一轮“民意直通车”已推动民生难题化解120余条,第二轮正在进行中。
“民意直通车”不仅是民生诉求的“传声筒”,更是政策惠民的“宣传员”。在每场院落会上,镇村干部都会同步开展医保报销、养老认证等政策解读,将“政策红利”精准送到群众手中。
如今,行走在城关镇的街巷,变化藏在每一处细节——堵塞的管道通了,空置的地块变成了停车位,昏暗的道路亮起了路灯,居民的笑容多了。这辆穿梭不息的“民意直通车”,正以广泛的民意收集、高效的问题解决、精细的机制保障,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动能。
据介绍,该镇将继续打磨机制、优化服务,让“民意直通车”跑得更稳、更实,绘就幸福宜居的基层治理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