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兵
建成运营精品民宿集群19个,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宁陕民宿·秦岭老家”成为宁陕的新名片;
率先获批“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完成碳汇交易2笔600万元,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释放全国森林第一县生态价值》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
2023年,宁陕县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力抓好生态旅游、农林产业、项目投资等“十件大事”,经济运行回暖向好,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交出了宁陕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优异答卷。
项目引领 县域经济稳中有进
时下,尽管已是数九寒冬,但是在宁陕县三星康养综合体一期项目(森林大酒店)施工现场,依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进度、抢工期,加紧施工,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五一”投入试运营。
作为宁陕县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之一,宁陕县三星片区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占地面积80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828平方米。项目自2023年9月份开工以来,该县相关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集中骨干力量攻坚,加强与各方的协调,不断优化施工节点计划,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该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旅游和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亲商助企日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末至少利用一天时间深入项目工地调研督导、解决问题。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定期调度经济运行情况,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问题216个,减税降费3300.33万元。
宁陕把生态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培育,落实专项资金2000万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090万元支持生态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谋划精品民宿集群项目50个,建成渔湾逸谷、冰雪山居、望梅山居等精品民宿集群19个、签约引进飞茑集、大乐之野等民宿头部企业11家,带动社会资本建成精品民宿9个、在建16个,新签约精品民宿集群项目12个。
该县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强链,坚持“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55个。实行“一把手”带头招商,借助中办帮扶、苏陕协作等平台优势,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小分队招商、项目对接考察活动90次,成功签约东江岖幽谷田园综合体、EVA胶膜智能生产线等招商引资项目56个,完成外贸出口6201万元,位居全市第一。
和谐画卷 乡村振兴谱新篇
“今年的变化比较大,现在河堤修得比较好,人行道也宽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觉得很幸福。”居民张春先对于县城颜值的不断提升感到满意。
为提升城乡环境,宁陕县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拆三建(清)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一批长期遗留和影响市容村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牛皮癣”得到根治,提升了城乡发展质量,擦亮了幸福底色。
“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拆除农村违建345间1.2万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违规广告、乱堆乱放689处,垃圾及畜禽粪污3541吨,建设绿地及小微公园74处;县城累计拆除违建216间5716平方米、围墙753米、违规广告162处,新建绿地及口袋公园15处。坚持拆建并举,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新增停车位459个,新增入户供暖260户、天然气入户251户,完成县城河堤东西街人行道拓宽、道路白改黑、管网更新,吸引社会投资2亿元盘活县城闲置15年的烂尾楼打造星级酒店,吸引社会资本1.5亿元将闲置20年的原东河老家具厂改造为子午康养民俗园,县城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强化动态监测机制,做实防返贫促增收九条措施。狠抓林农产业发展,推进“菌药果畜”四大农林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累计建成龙头企业26家、农林园区106个、专业合作社431个,新增国家级示范社1家。打造“宁陕山珍”品牌,先后在北京、天津、常州等地开设10家“宁陕山珍”馆,带动4.83万名群众稳定增收。
探索建立“三长治林、三网管林、三技护林”林长制新模式和“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林长制信息指挥中心。聘请1400名生态环保网格员,管护天然林240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完成营造林32万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居省市前列。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建成全省首个松材线虫病防控试验站,并在全省首批开展新型生物菌剂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启动“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第二次林业碳汇交易600万元。《发展生态产业 释放全国森林第一县生态价值》入选全国绿色发展案例。
改善民生 增强群众获得感
“现在下雨天开车送孩子上幼儿园,不仅方便停车,还节省了时间,停一下也不收费。”说到宁陕县城关镇第二幼儿园对面的停车场,居民李女士连连称赞。
“我们通过协调,与关二社区联合开发70余个停车位,既可以解决接送孩子上放学停车难的问题,缓解这一路段固定时段交通拥堵问题,也让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实施县城停车位项目的县住建局局长张富林介绍。
县城停车位项目是2023年民生实事票决项目中的一件,年初征集,年内顺利完成投用,受到周边群众广泛赞誉。
2023年以来,宁陕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县城和农村民生实事各10件。
教育和医疗是最大的民生,该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教研提升、教师队伍提升、优质均衡提升、评价考核提升、服务保障提升”六大兴教行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分别通过省市评估。加快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县建设,推进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县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努力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宁陕县完善生育激励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被国家卫健委见报刊发。整县推进0—3岁“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普惠服务,入选2023年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强化就业帮扶,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精心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招聘活动50余场次,转移就业1.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44个,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705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698人。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无电信网络诈骗县”创建,电信诈骗预警后被骗率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市排名第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管控,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07%。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现场观摩暨挂职干部座谈会、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现场会等一批省市会议在宁陕召开。
从严治党 持续提升党建水平
在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宁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上下联动”有关要求,出台分类分级分层指导意见,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指导,扩展“两个全覆盖”群众工作法,主题教育工作在全省主题教育推进会上交流。
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和树立“三重”导向,加强年轻干部选育,公开选拔储备50名科技培养方向优秀年轻干部,新提拔使用35岁年轻干部40名,镇和部门班子平均年龄同比分别下降3.5岁、1.5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备案调整村干部32名,培优“一肩挑”后备力量190名,选育“一村一名大学生”47名,轮换驻村第一书记52名、工作队员101名,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3个,推动农村党建提质提效。扎实推进33个省市级示范村创建,皇冠镇成立全县首个生态旅游产业链党委。“三联”带“三共”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印发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紧盯10个重点方面,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确保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五看五比”活动,开办“五看五比”面对面电视访谈34期,开展各类练兵比武活动10余场次。制定《2023年创先争优项目清单》,细化落实创优、创建、创新任务214项。围绕乡村振兴、医疗、教育、住房等7个领域,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持续推进“政绩工程”和统计造假、基层治理不良现象等10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并将其作为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整治的重要内容,一体推进落实。
积极探索理论教学、调查研究、岗位实践+培训效能跟踪问效的“3+1”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创新开展“宁聚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329余场次。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五个一”工程,打造红色宁陕文化品牌。先后举办“红色宁陕”宣讲员大赛暨“红色宁陕”故事会、“唱响绿都 声动宁陕”歌手大赛等活动,建成10处秦岭书屋和采风创作基地。
抓实五同治理,组建4个城市社区“大党总支”,新建3个社区驿站,76个部门党组织、11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领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15场次,解决问题350余件。政法工作、新阶层统战工作、人大联系服务代表等多项改革成效和创新做法得到省市关注和肯定,县政协《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宁陕实践》经验材料被省政协作为创新案例上报全国政协,生态产业、人才工作分别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和“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
踏着新征程的鼓点,宁陕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锚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宁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