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金娥 胡晓雪
“当时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感觉跟中彩票一样……”近日,“95后”姑娘杜喜莹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全国第20346例、陕西省第319例,也是宁陕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她的凡人善举不仅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更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杜喜莹捧着荣誉证书
杜喜莹来自陕西铜川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的记忆里,父母为人和善,秉持着“能帮就帮”的处世原则,总是用行动传递善意,无论是亲戚邻居,还是路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遇到困难,都会毫不犹豫“搭把手”。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良的种子早早在杜喜莹心中种下。
自大一开启人生第一次献血后,杜喜莹便与公益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看着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与可贵。2017年,就读大三的她在献血时接触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这一善举对挽救生命的重大意义后,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场签署了志愿书。此后几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都会坚持献血,用热血延续他人生命。
大学毕业后,杜喜莹毅然投身西部计划,奔赴新疆基层。3年的边疆岁月里,她白天走村入户解决群众困难,夜晚挑灯学习业务知识。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她的热情,反而让心中的善意愈发蓬勃。2023年,她考入国家税务总局宁陕县税务局,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杜喜莹入职宁陕税务3年来,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突出,对待身边同事真诚热心,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提起杜喜莹,宁陕县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禹乐连连称赞。
今年4月,杜喜莹接到来自北京市骨髓库的一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远在宁陕的她又惊又喜。她说:“我知道自己还可以帮助一位有缘的陌生人,心里真的非常激动,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是一张珍贵的生命彩票。”
惊喜之余,她也有点忐忑,害怕父母不会同意。犹豫再三,她还是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他们。然而,父母却陷入了沉默。作为女儿,杜喜莹明白父母的担忧;作为志愿者,她更清楚电话那头是一个等待重生的生命。于是,她拨通哥哥的电话,在兄妹俩轮番劝说下终于让父母放下顾虑,尊重她的选择并陪她完成这场生命接力。
“考虑了一周,能理解她,就想着应该不是多大的危险,然后我们俩就同意了。”母亲杜女士望着病床上的女儿既自豪又心疼地说。
在准备捐献的日子里,国家税务总局宁陕县税务局也给予了全力支持。作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宁陕县税务局始终秉持严管厚爱的理念,同事患病时自发捐款、工作繁忙时主动分担、生活困难时及时帮扶……正是这样团结友爱的氛围,让杜喜莹捐献的决心愈发坚定。
当单位得知她的善举后,迅速为其办理请假手续,一句“安心去,工作有我们”,让她倍感温暖。“当知道她配型成功,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时,县局党委是非常支持的。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她捐献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做好后续保障。”禹乐说。
从高配基因检测、体检,到连续一周注射动员剂,再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杜喜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当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时,她知道自己9年的坚守终于化作了照亮他人生命的光。“可以帮助到别人真是太好了!”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无私奉献的初心。捐献成功后,她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杜喜莹的善举,不仅有个人信念的坚守,还有一群人的守护。此次捐赠过程中,宁陕县红十字会安排干部全程陪同、悉心照顾;捐赠当天,省红十字会、县红十字会、县税务局相关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
近年来,宁陕县持续深化孝义善举培育工程,通过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行动,让向善向上的力量浸润着宁陕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