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海侠
“现在走几步到村卫生室就能拿胰岛素,再也不用让娃请假带我跑西安了!”9月12日,秦岭腹地宁陕县江口镇冷水沟村卫生室里,68岁村民万富香接过慢病药品感慨万千。
阳光映照着墙上“党员先锋岗”红色标牌醒目亮眼,这一幕正是宁陕县医疗变革的缩影。过去,7万群众散居3678平方公里山区,“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是常态。如今,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服务能力统提、内部运行统管的“四统”路径,深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织密山区健康网,解锁了秦岭深处的“健康密码”。
三级联动聚合力
“医共体要‘共体’更要‘共心’,关键在三级联动党建体系落地。”宁陕县卫健医保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鹏说。县医共体总院党委将党建写入《医共体章程》,构建“政策把控—整体统筹—落地执行”闭环决策链,形成“总院党委+分院党支部+村卫生室党小组”架构,让党旗引领医共体建设。
总院调度中心电子屏上,69台医疗设备流动轨迹实时更新。“过去县镇医院争设备,现在CT机每周轮赴3个镇分院服务。”院长韩斌介绍。中层以“1+N+N”体系打破壁垒,党委委员划片包联,通过“政治理论联学、组织生活联过”等“六联”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医疗各环节;基层用“三带三提”激活末梢,县级党组织提供“点单式服务”,3个镇分院新成立党支部,27名党员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攻克十余项新技术。
四亩地镇变化显著:县中医医院党员专家初下沉时,“专家坐诊”牌少有人信;如今靠“支部联建+党员带教”,镇卫生院门诊量增长40%,村民见白大褂上的党员徽章,就知是能看病的“自家人”。
目前,县卫健医保系统一类党组织占比42.8%,“4L”党建工作法获评安康市公立医院党建“十佳案例”。
机制创新破难题
“过去县镇重复买设备,现在69台件按需调配,采购省了630万元!”韩斌的话凸显机制创新成效。宁陕县整合卫健与医保职能,组建县卫生健康和医保局,“打包”统筹医保资金与公卫资源,解决“各自算账”问题。
管理上,总院设8个运营管理部,统一人事、预算、药械制度;人才方面推出“三聘两转一招”政策,132名医务人员竞聘调岗,80人入编制备案制扎根山区。薪酬改革激发活力,县镇村医务人员薪酬均增12%。城关分院护士吕宁说:“薪酬增长23.4%,现在每月多拿1500元,巡诊再远都有劲头。”曾想调离的年轻医生桓超,也主动申请驻点村卫生室,他表示:“党员就得往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服务体系重构中,宁陕县建“一院两区三中心”,实行“总院院长兼镇分院法人”模式,54家村卫生室“人员、药品、财务”统一管理。广货街镇卫生院药房里,布洛芬拆零按天卖,党员药师党鑫算了一笔账:“过去整盒卖常浪费,现在按天数卖,光这一项就为村民省了3万多元。”
服务下沉暖民心
“以前查CT跑县城,现在镇里拍片县医院远程诊断,省了120元车费。”江口镇远程诊断室里,72岁的魏高军看着片子感慨。影像传至80公里外的县医院,专家远程出结果,这是服务下沉的生动注脚。
县卫健医保系统组建63支健康管理团队、5支慢病管理团队,老党员专家带头开展“开门见医”下基层活动。老党员李明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数名年轻党员组建“红色医疗服务队”,每周穿行在大山的沟谷间。2024年义诊1.2万人次。太山庙镇卫生院党员推“慢病管理明白卡”,让独居老人周明贵按时用药率从60%升至95%,全县四类慢病过早死亡率降5.4%。
数智化赋能诊疗,搭建远程诊疗、集中审方等11个中心,实现“镇检查、县诊断”,服务1.6万名患者;AI处方审核拦截不合理处方,省药费87.4万元。检查互认、“一次挂号管3天”、红色健康驿站供1200余种“零差价”药,截至今年7月,驿站日均服务130人次,累计节省费用约30万元。
从“专家坐诊”遭疑到乡村医生赞“培训实用”,从翻山求医到家门口享服务,宁陕县用党建“红”点亮医疗“资源池”。“党建这根‘绣花针’,能穿起医疗资源‘千条线’。”王鹏表示,将持续以党建引领深化医共体建设,绘就群众更美的“健康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