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青蕊 赵重良
春节将至,寒风凛冽,却吹不散游子心中那份归家的热望,过年回乡是一代代人一年又一年的精神归途。
陈永兵在自驾14小时后,终于从江苏省南京市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得到消息的妻子余婷带着两个孩子早早等候在家门口,车刚停好,孩子们一前一后奔向爸爸献上热情的拥抱,随后便开始了他们的“寻宝之路”。
陈永兵是平利县洛河镇安坝村四组的居民,常年在外务工,妻子在安坝村农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并且照看老人和孩子。每逢年节返乡,他总会给家人购置礼物,父母的冬衣、妻子的首饰、孩子的零食玩具……“开盲盒”式的惊喜让这份团聚更添了些期待。
刚进家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干净整洁的小客厅,沙发旁架着柴火炉,红色火炉桌面被擦得锃亮,阳台上挂着两排腊肉和3串香肠,屋内四溢着“年”的味道。
丈母娘总是担心女婿在外吃的不够干净营养,早在腊八时节便杀了年猪,用最好部位的猪肉熏制腊肠。作为农家团年饭的必备菜品,腊肠广受各个年龄段群体的喜爱,但制作腊肠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余母把作为肠衣的猪小肠洗干净后,就进入关键的选肉和调料环节。作为剁馅儿的肉,太肥了吃起来感觉会腻,太瘦了吃起来又觉得柴,每次总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终拿出最适合的肉剁成馅儿,里面放上食盐、生姜、葱、花椒、香草、紫苏、茴香等多种调料搅拌均匀。调料用量都是余母多年来的经验,放少了味道寡淡,调料多了入口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怪味儿。馅儿调制好后,就细细将其往肠衣里面灌,灌上一段儿就用棕叶打个结。全部灌装完后,会用针在肠衣上面均匀扎上一些小眼儿,以免出现胀气的现象。最终,腊肠挂在烤火炉的上方,静待特殊风味儿的生成。
制成的腊肉腊肠,一部分是为团年饭准备,切片蒸食,或与酸辣椒、酸豆角、青椒、小葱一起爆炒,荤素搭配,红绿相间,吃起来味道醇美,肥不腻口,瘦而不柴。另一部分则是给年后外出务工的女婿带走以解乡愁。
妻子余婷这段时间也没闲着,预备好年夜饭的“蒸碗”是她最近的“主线任务”。梅菜扣肉最考验主妇的技艺和刀工,但余婷对它的做法早已烂熟于心。取上好的五花肉盛盆里,涂抹上酱油、蚝油和甜面酱,虽看起来黑乎乎的不讨人欢喜,可闻起来甚是香甜。腌好的五花肉下热油锅,肉皮一面煎好,听见滋啦滋啦的声音就要动手切肉了,将烹制好的五花肉切成薄片,肉皮朝下,码入碗中。梅干菜就要登场了,准备葱花、蒜蓉、干红辣椒,炒锅放油烧热,放入这些材料炒出香味。加入提前晒好又泡软了的梅干菜翻炒,佐以盐、味精、蚝油等调味料。出锅后将炒好的梅干菜放入碗中摊平、压实,上锅蒸个40分钟以上,就大功告成了。
这边蒸着梅菜扣肉,那边余婷又开始准备蒸酒米了,一刻也不得闲。简单的蒸笼,收纳汇聚了人间百味,让这一口乡味便成了在外奔波的游子总也忘不掉的乡愁,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碰撞的“交响乐”,变成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
随着一道道色香味美的佳肴初见雏形,陈永兵日日魂牵梦萦的“团圆饭”即将变成现实,顿觉干劲十足,承担起了家中的重活儿。扫扬尘、劈柴火、清理房前屋后……大女儿琪琪一同加入了迎新年的队伍中,小儿子睿睿也在旁边凑热闹有一搭没一搭的帮忙。不一会儿时间,院里为过年筹备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像座“小山”,门前的绿萝点缀其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大年三十晚上的火,正月十五晚上的灯。”临近年节,乡村的每家每户都会把炉火烧得很旺,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一家人围着火炉而坐,说当年的收获,谈来年的打算。
“要说这一年还可以,工程不会随时说停工就停工,收入比前两年多了些,琪琪这才刚上高中,这两年我再好好努力,为她上大学做准备。”陈永兵打开话匣子,率先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家里也好,我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挣点家用。家里一亩地一头猪有爸妈顾着,冬有菜籽、夏有稻谷,再种点菜,我们吃的也是富硒粮油、有机蔬菜了呢!”余婷接过话茬,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她总是把家中照顾得井井有条,让陈永兵在外务工毫无后顾之忧。
小儿子睿睿自从上了幼儿园,变得能说会道了许多。“过年真好,爸爸能回家,妈妈婆婆会做好多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收呢!”一旁的大女儿琪琪笑着摸了摸弟弟后继续完成自己的寒假作业,进入新环境新学校,她比以往更加用功。
炉火越烧越旺,一家人越聊越起劲,从家常小事唠到迎春准备,从2023年的回顾聊到对新一年的展望,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暖意融融,一阵阵欢声笑语打破寂静的冬夜,这也许就是“过年”的意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