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军
平利县三阳镇尚家坝村位于湖河上游区域,距县城65公里、离集镇21公里、距县镇主干道“大三路”20公里,属典型的边远村。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有耕地2194亩、林地3.6万亩;辖6个村民小组,314户998人。近年来,该村按照“凸显产业优势、提升村容村貌、培树文明新风”的思路,抢抓政策机遇,实行专班推进,统筹五大振兴,建设和美乡村。
坚持产业固本,彰显特色优势
尚家坝村最大的特色是产业基础好,全村现有茶园1660亩、桑园1200亩、林下魔芋5200亩,“人均面积规模大、时间空间结构优、促农增收效益好”。聚焦产业富民,该村着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由镇村牵头,现场培训,适度奖补,组织群众对产业园进行了全面管护,为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家、魔芋精粉生产线1条,改扩建养蚕室47处1000余平方米,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升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购置先进制茶设备、施行“小蚕共育”、见缝插针发展粮油生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茶饮首位产业,制作“三阳茶”宣传视频,组织春茶采摘开园仪式、专场推介活动,拓展了“土特产”销售渠道。2023年,尚家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突破1万元,占比达65%。“人地两不闲、四季能挣钱”是尚家坝村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紧扣“派、育、招、用”,该村统筹各方资源,激发人才潜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组建尚家坝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专班,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把方向,强保障,推进工作高质高效落实;依托全村73名职业农民,20名茶叶技术骨干,56名养蚕能手,34名魔芋种植人才,35位能工巧匠,大力兴产业、促就业、保增收;招引退役军人、在外创业人士回村兴办企业,新建茶叶加工厂、魔芋加工厂各1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聪明才智,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有志之士凝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坚持文化铸魂,培育文明新风
秉持“以文化人、化风成俗”,该村挖掘乡贤文化、农耕文化、茶桑文化,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通过戏曲下乡、院落会、走访入户等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巩固衔接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移风易俗,改陋习、树新风;深挖地域传统文化,讲好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尚德爱家”文明乡风品牌;持续开展道德评议、“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坚持环境塑形,展现乡村新貌
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来,该村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路沿线补植行道树4000余棵,新建维修花坛20余处;扎实开展湖河流域清“四乱”,清理涉河杂物31处,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依托乡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该村用好项目、以奖代补,引导旧改住房54户,生产用房47户,拆除乱搭乱建75处,整治污臭水44处,改厕48户;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5处,认真落实“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机制,加强公共区域环境整治,修订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树典型、抓示范,环境卫生“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改善硬件的同时,该村更加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努力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乡土人才凝聚起来、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筑牢支部战斗堡垒,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大力培养后备力量,深化“三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规范村民自治,修订《村规民约》《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持续探索“支部+合作社+公司+村集体”模式,通过入股三阳乡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入股农村合作社,流转村集体土地等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收益超10万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凝聚社会力量,深化“321”网格化管理,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社会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