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少猛 李万莎
孟夏时节,走进石泉县两河镇,放眼望去,只见碧水蓝天、青山叠翠,朱鹮纷飞、鱼戏塘间,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美不胜收。近年来,两河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走上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产业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打窝、施肥、放苗、栽种……在两河镇中心村中药材种植基地,10余名村民正忙着移栽淫羊藿幼苗。
近年来,两河镇抢抓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镇特色产业之一,因地制宜发展五味子、黄精、淫羊藿、茱苓、夏枯草等,种植初具规模,产值逐年递增。现已建成中药材种植产业园2个,阳光晾晒房500平方米,2023年全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5000余亩,户均增收6000余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两河镇生态富民的“金钥匙”。
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带领下,迎河村大力发展车厘子、油桃、青脆李等特色林果种植,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生态采摘园。从过去靠山吃山,到现在养山富山,良好的生态产业让村民享受到了更多的民生福祉,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
此外,两河镇在国道沿线、庭院“四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产业链,同步实施生态改善、基础完善、民居改造、产业配套、乡风文明“五大工程”,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庭院环境。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把庭院“方寸地”建成“致富园”,推动实现以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
常态化整治助力村容常靓
国道沿线平坦干净,农家院落花草相依,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走进两河镇“大门”新春村,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从多年前的“走路一脚灰、下雨随处泥”到现在推窗见景的好局面,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得益于两河镇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整治提升过程中,两河镇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紧盯公路沿线、村道河道及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柴草杂物等,开展“拉网式”清理整治,把不符合乡村绿色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确保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村里环境大变样,住着越来越舒心。”谈起村里的变化,两河镇中心村村民杨友华感慨不已,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现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规划了一个很干净整洁的院子,在自家庭院的菜园子里面种果蔬、绿植,一举多得。”杨友华补充说。
院坝会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村里的主人,要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是我们自己的分内职责。”“村里的生活垃圾每天定时清理,大人要多教育孩子别乱扔垃圾!”近日,在两河镇兴坪村,一场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院坝会如期开展,群众围坐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不仅在会上主动认领了整治工作的“个人任务”,还通过“积分”换取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院坝会”时间、空间要求不高,主题明确、内容通俗易懂,成为两河镇近年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群众不仅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还能在参与一系列乡村治理工作中,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过去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如今,村民在农闲之时顺便开个会,成为两河镇一种简单且接地气的“潮流”。通过村委会讲、包联干部说、村民议的形式,围绕“八清一改一绿化”,推进果园、菜园、田园、花园和家园“五园共建”,两河镇共庭院改造50余户,种植花卉1000余平方米、果树8500余棵,建成小菜园2处,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乡村治理意识不断提高,呈现出文明乡风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