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孟少猛 严桢)近年来,石泉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探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路径,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全面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整治土地细碎化,整合利用2600余亩小田变大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9万亩,整治撂荒地800余亩,切实扛牢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今年,全县粮食播种总面积达24.18万亩,预计产量6.28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完成玉米9.38万亩、水稻3.98万亩、豆类2.58万亩、秋季油菜育苗7.24万亩……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该县对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执着坚守。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硬实力”。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庭院经济、联农带农经济,深入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模式,积极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攻坚行动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通过强化“三资平台”管理、加强带头人培训、用活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各村自主发展产业、盘活资源、村企合作、发展乡村旅游,将2.8万余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达15个,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特色产业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坚持以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为引领,持续壮大桑畜菜等主导产业,通过扩大种养规模、培育新品种、建设预制菜基地等措施,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为统揽,突出蚕桑传统优势产业,在池河镇开展项目试点,启动建设蚕桑工坊项目,推进蚕桑产业链改造提升、数字化赋能、蚕桑品种选育及核心技术攻关研究“齐步走”。全年稳定桑园面积7.6万亩、养蚕发种8.4万张、蚕桑产值增加1000余万元,完成蔬菜种植面积8.52万亩,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10.9万头、3.66万头、6.52万只、125.3万羽,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500亩。蚕桑标准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工作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严格落实“15345”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健全完善网格化监测体系,采取“线下”网格排查、“线上”预警监测手段,织密防返贫监测和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扎实推进6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和19个市县重点村创建,安排资金780万元科学编制,涉及91个村的3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集中财力抓好县镇村三级联创,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紧扣“清拆建绿管”,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年完成改厕554户,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566户、普及率93%,配套建设乡村旅游公厕57个,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46处、区域性垃圾填埋场4个,实现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