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贤卓)清明过后,石泉县熨斗镇沙湾村的茄子种植基地内,数十名村干部和群众三五成群分散在田间地头,分苗、打窝、栽苗、覆土,田间地头翻涌着春耕热浪。
“紫长茄子株型高大、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因此栽植规格为单行栽植,且行距、株距、移栽深度都要适宜。”订单蔬菜种植基地里,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先春正为村干部和群众讲解种植技术要点。
“前期我们已经完成施底肥和铺地膜,这两天正好栽种茄子苗。这种订单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担心茄子卖不出去,村集体也能专注于把质量提升、产量提高。”沙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军笑着说道。
富水河两岸土地平坦连片、水源充足,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天然沃土。据了解,今年位于富水河两岸的沙湾村、茨林村与县内农业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企业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并保价收购,村集体合作社统筹流转100亩土地建设紫长茄子标准化种植区,吸纳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积极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每天务工工资120元,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土地流转费每亩500元,加上年底分红,一年能挣万元以上咧。”正在移栽幼苗的沙湾村民黄大哥算起账。
从“提篮叫卖”到“订单直销”,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集群”。近年来,熨斗镇围绕“一河、两带、四村、八区”规划,在先联村、茨林村、沙湾村、刘家湾村富水河沿线地区,重点发展订单蔬菜,带动富水河沿线区域富硒菜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富水河沿线富硒菜产业示范园,力争用土地流转激活沉睡资源,让订单农业消解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型,走出了一条产销衔接、三产融合的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该镇发展集中连片订单蔬菜种植基地400余亩,与县级龙头企业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