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石泉
池河镇:“一村一品”合奏发展新曲
2025-08-11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刘垚sdz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石泉县池河镇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培育,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鼓了村民腰包,又强了集体根基,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sdz安康新闻网

香脆李串起“合作共赢链”sdz安康新闻网

走进新棉村,漫山李树枝头挂满饱满果实,清甜香气扑面而来,这片580余亩的李园,是村民眼中的“致富园”。sdz安康新闻网

新棉村的香脆李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引领。“以前各家各户种的李子品种杂乱,品质难以保证,总面积小而散,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新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胡克介绍说。sdz安康新闻网

为了让香脆李产业发展得更好,2018年合作社开始逐户做工作,成立香脆李技术服务队,对香脆李产业实行统一改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包装。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轨销售体系。线下,与省内外的果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了大宗销售的顺畅;线上,邀请电商达人进行直播带货,通过网络将香脆李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合作社多年的统筹管理,成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集体经济+果商+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香脆李产业“小、散、弱”的困境。sdz安康新闻网

如今,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84户,香脆李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10亩扩展到580亩,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sdz安康新闻网

紫茄订单叩开致富门sdz安康新闻网

眼下的新兴村预制菜种植基地里,紫皮长茄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垄间,采摘、分拣、装箱,忙得热火朝天。这80亩茄子地,是村里紧跟全县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风口的“试验田”。sdz安康新闻网

新兴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杨龙介绍,村里通过“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紫皮长茄产业,与县里的预制菜生产企业签订了订单收购合同,按照集中土地、集中人力、集中经营的“三集中”模式,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富硒预制菜(紫皮长茄)原料基地,形成了“企业稳发展、集体增实力、农户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了80亩紫皮长茄,预计亩产可达8000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合作社收入能突破45万元,还顺带解决了周边4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杨龙说。sdz安康新闻网

在池河镇,像新兴村这样的预制菜基地还有4个,集中连片核心区种植紫皮长茄500亩,辐射带动面积超1000亩,预制菜产业年总产值约500万元。sdz安康新闻网

数智蚕桑织就“新丝路”sdz安康新闻网

明星村是远近闻名的蚕桑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着养殖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对蚕桑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迫在眉睫。sdz安康新闻网

为了破解发展难题,明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与鎏金铜蚕(石泉)茧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数字智慧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在全县率先实施了数智赋能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通过运用小蚕共育智慧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蔟营茧自动化、蚕茧收购电子化、生产设备现代化、蚕房服务数字化的“六化”技术,有效提升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sdz安康新闻网

“我们合作社贷了产业贷170万元,为蚕农配备了四层滑轮升降蚕台、自适应旋转方格蔟等新型养蚕设备,新模式下,生丝等级从4A提升到6A,茧价突破了70元每公斤,蚕农每张蚕的收入比传统模式多500到1000元。”明星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刘家满介绍道。sdz安康新闻网

今年以来,池河镇建立了1个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试验中心、9个小蚕共育室和1个蚕茧收烘中心,实现了小蚕共育、技术服务、智慧管理全覆盖,11个村的集体经济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发展壮大。sdz安康新闻网

从香脆李的“合作共赢”到紫皮长茄的“订单经济”,再到蚕桑产业的“数智革命”,池河镇的“一村一品”不是简单的“一村一产”,而是找准特色、做优链条、抱团发展的智慧。 sdz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