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平
2025年上半年,石泉县印发《关于在镇村推行民生微实事速办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聚焦群众身边“不起眼”的民生事项,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建立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的工作机制,弥补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周期长、频次低、响应慢等短板,推动实现群众小微诉求“即时发现、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县、响应及时、运转高效的基层民生服务新体系。
“早上反映安置点路灯不亮,下午就修好了!”饶峰镇一名安置点群众张大爷对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连连称赞。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在机制建设上的持续发力。石泉县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反映的各类小微诉求纳入清单化管理,健全镇村联动工作制度,科学界定小微事项办理权限和适用范围,精简优化诉求收集、分类研判、交办处置等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
石泉县改变原来的“坐等上门”为“下沉入户”,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组织镇村干部和人大代表常态化深入网格单元,开展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和民情摸排,主动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掌握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全县各镇村普遍建立民情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深入剖析共性问题成因,提升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因地制宜制定解决方案,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构建“群众点单、镇村派单、干部接单”的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真实需求的精准匹配。
石泉县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杜绝“办结即了事”的现象。各镇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监督评价新路径,陆续推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双向评价”机制、“两表三单”工作法等做法,对事项办理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各镇人大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组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微实事的征集、督办和评议环节,邀请群众代表现场查看办理成果,面对面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