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尤生银
立秋时节,走在旬阳市仁河口镇水泉坪千亩稻田的人行步道上,雨水浸润的稻田显得格外翠绿,清凉的微风拂过,掀起阵阵绿浪,与青山、蓝天交相辉映,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镇紧扣“生态优先、兴文强旅”战略部署,坚持原生态保护、原始性开发、原特色利用,将桥上、水泉坪、王莽山“三村一体化”打造,依托千亩稻田自然风貌,不断提升乡村颜值、赋能农业价值、提升经济产值,奋力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探索出绿色发展的永续之道,让农田变花园、农房变民宿,实现田里生“金”。
稻油轮作提产量
“水稻喜水、油菜厌水。过去,只能结合土壤的含水量,选择性耕种。”桥上村党支部书记王继华回忆30年前稻田耕种情况,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被荒置。
粮安则民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何打破水田一年一产的困境,实现一年两产甚至多产。
“1993年,我们开始科学种田,修建灌排渠道,初步实现水稻、油菜种植自主切换,破解一年一产的困境。2009年,将灌排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稻田灌排从天说了算变自己说了算。”王继华满脸笑容介绍。不仅如此,为确保灌排系统水源充足,该镇积极向上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落实资金500万元,修建河堤工程2000米、翻板闸2处。
2022年,水泉坪的富硒大米、菜籽油、香蒿面等特色农产品初次走上农高会舞台,面向世界。
稻渔共生增效益
稻因渔而优,渔因稻而贵。为进一步提升稻田综合利用率,桥上村以党建为引领、集体经济为依托,按照“党支部+基地+农户+企业”模式,探索出稻渔综合养殖循环农业。目前,该村发展稻渔养殖基地30亩。
“稻渔综合养殖,具有集约化、占地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鱼塘养殖,让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产。”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玉泉农业农民合作社经营者洪列宪说起稻渔养殖的优势侃侃而谈。
稻在水中长、渔在稻下游的生态画卷,也让稻谷因绿色、生态、无污染等特点单价持续攀升。“稻渔共养模式,水稻亩产可达450公斤、渔产可达300公斤,比传统种植水稻每亩多带来3000元经济效益。”洪列宪算起了经济账。
“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能人乡贤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稻虾、稻蟹、稻鳖等模式,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王继华为集体经济发展谋划着。
“三产融合”促振兴
稻油轮作、稻渔共生不仅让粮食丰产增收,还实现了“一产”变“三产”,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
2022年,水泉坪获批旬阳市首个省级研学基地,持续丰富研学内容,租赁农房改造提供住宿。据统计,2023年接待研学人员1万余人次,带动经济产值300余万元。“将课堂搬进农田,对稻谷育种、培苗、插秧等全流程讲授,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学习农业知识。还利用五谷杂粮指导孩子们做手工画,提升动手能力。”水泉坪研学基地负责人袁达玉介绍。
该镇还依托千亩稻田自然风光,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思路,每年举办油菜花节、插秧节、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住过的游客都反映,早上透过窗子看阳光照在稻田里,景色特别美,心情也舒畅。”稻田居负责人胡锋回忆起游客的评价。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我们将持续赋能农业价值、提升经济产值,奋力推进水泉坪4A景区建设,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有效发挥联农带农益农,助推乡村振兴。”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纪宏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