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民
近年来,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兴文强旅”战略为抓手,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政企恳谈会等方式持续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深入调研,建好言
如何推动旬阳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优势,聚焦生态旅游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力不足、项目建设存在短板、宣传营销力度不大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深入城关、蜀河、铜钱关等镇和相关部门,了解旬阳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关于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下大力气解决基础配套建设、深化产业融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12条意见、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组织引导代表深入景区景点和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代表们先后就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旅游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交建议98条,占代表建议总数的19%,推动了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和旅游景区的建设。
深度参与,聚合力
围绕“兴文强旅”战略,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将生态旅游深度融入人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市生态旅游产业链链长、常务副主任担任市生态旅游产业链副链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聚集民智、集思广益,共同推动生态旅游工作。围绕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中华太极城4A级景区创建和老城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组织召开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相关工委、部分文旅经营和项目建设企业、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参加的人大常委会主任进家站“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听取企业负责人和代表的意见建议,与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解决方案,破解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整理成意见建议清单,转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依法履职,促实效
旬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对生态旅游工作进行持续监督、连续监督,组织代表视察了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蜀河古镇、羊山民宿、乡村旅游示范村、太极城森林公园、“两馆”建设等工作。听取市政府关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报告,依法作出了“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文旅品牌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拓宽投入渠道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加强宣传推介提高旬阳旅游知名度、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发展活力”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审议意见落实,生态旅游基础逐步提升,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交通不断提升,天池路、瑞莲路、健康路改造竣工投用、崇文路建成通车,环老城栈道成为新地标,旬河玻璃人行桥正式通行,市科技馆、文字石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场所相继建成投用,蜀河古镇、“田园仙河”、水洞沟景区及赵湾华山等民宿活跃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得到了提标升级,旬阳市被命名为省级非遗特色示范市、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太极城宋家岭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蜀河古镇创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水泉坪、薛家湾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示范村,不断擦亮“山水太极·人文旬阳”品牌。策划并举办农民文化节、“炫彩旬阳”首届新春灯会、旬河画舫及水岸互动演出等活动180项585场次。
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加强审议意见跟踪监督,持续聚焦生态旅游“小切口”议题,推进山水太极城AAAA景区创建、老城一体保护开发等工作,助力旬阳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