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艳茜 程政昀
旬阳市近年来全面推进“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力量一体调配”的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新路径,树立“大公共文化”理念,建立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文化设施互通、文化资源融通、文化服务贯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不断提升全市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迎着春日,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进棕溪镇王院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活动现场,“文艺轻骑兵”将精彩纷呈的文艺惠民演出呈献给村民。活力四射的舞姿、优美动听的歌声、绘声绘色的小品等,艺术地呈现出秀丽的地域风光、多彩的民俗特色。除文艺演出外,多家单位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文化服务、科普宣传、医疗义诊、法律咨询、农技推广等宣传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切实把文艺舞台搭到基层、把先进科技送到群众身边、把医疗资源送进家门。
棕溪镇王院村村民邱令涛说:“现在农村样样都有,有图书馆,有各种文艺演出,科技文化知识都送到我们群众身边,内容丰富,我们感到很高兴。”
立足城乡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025年旬阳市“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点单式”公益培训班也准时开班。晚上7点整,在文化馆排练室里,手鼓声、钢琴声、古典音乐声此起彼伏,学员们在老师精心指导下专注学习着。本次培训班,以“提升技能、服务群众、传承创新”为宗旨,面向全市招生,精心设计古典舞、乐器、旬阳民歌、书法、视频剪辑等10余门课程,旨在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文艺骨干。
“文化馆搭建的优质平台,为我们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利用业余时间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兴趣,还在其中找到了快乐、提升了能力、丰富了生活。我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前面还报过吉他班,今年首次报了手鼓班。老师非常专业,我们学到很多专业规范的技巧。”学员杜增垚说。
2021年以来,旬阳市连续四年创新实施了“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选拔百名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千名文艺骨干、带动万名爱好者,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文艺领军人才228人、骨干1330人,登记文艺团体83个、自乐班200余个,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有效激活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舞蹈培训、文艺演出、读书看报、文艺培训……随着旬阳市“文共体”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沉到镇、村、社。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旬阳市广泛征集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在市镇村三级分设文共体总中心、分中心、子中心,将市镇村三级和社会化点位的公共文化、科普教育、体育健身、景区景点等50余项免费公共服务设施纳入文共体总中心统合管理,建立4大类免费开放阵地目录,整理形成64项点单式配送项目清单,形成“文共体+文化文艺+图书阅览+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电影放映+体育+文明创建+”的集成管理模式。今年,旬阳市将持续推进“文化五进”等巡演、巡读、巡讲、巡展常态化,并制定全年168场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计划,助力文化资源智联共享惠民,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精彩、长年不断档”的群众文化活动效果,推动“服务一体供给”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