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成海艳 李建军
近年来,旬阳市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就业服务,创新推行“一库一链四平台”模式,推动就业供需精准高效匹配,实现年转移就业15万余人次,累计推动创业5621人。
“一库”集成信息,精准“画像”劳动力。依托秦云就业安康智慧人社大数据载体,开发“旬阳市公共就业社保信息化服务系统”,全覆盖全口径收集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形成动态更新的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采取村采集、镇核实、市审核的方式,聚焦劳动力基本情况、学历水平等方面指标,开展信息核对和采集,与公安、卫健、医保、教育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核实劳动力基础信息,根据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授权核实关键信息,实现对全市劳动力的精准“画像”;将劳动力划分为普通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劳动力等10种类型,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失业返乡、未就业4类就业状态,实施分类登记入库,并在各村(社区)聘请383名专职信息员,动态收集更新信息库个人信息,对未就业人员开展职业介绍、宣传就业政策等跟踪服务,对转移就业和创业人员动态监测;赋予市、镇、村三级同步共享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库资源权限,全天候、全时段提供劳动力信息查询服务,实时定向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
“一链”闭环管理,精准匹配就业岗。建立以市劳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创业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村劳务服务公司为主的市镇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就业创业“集单—派单—接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闭环管理服务链。旬阳市劳务服务中心常态收集市内外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市职业培训中心常态梳理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机构、培训课程等信息,一并录入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旬阳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零工市场”APP和微信群公开推送;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企业用工需求、就业创业政策、培训信息3个“菜单”,以手机短信形式推送给镇、村信息员和适用劳动者,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抓取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劳动力信息,形成企业用工需求匹配清单,以微信和短信等形式第一时间推送给企业;村(社区)依法注册村级劳务服务公司,择优从村组干部、务工能人、产业大户、能工巧匠中选配324名劳务经纪人,根据3个“菜单”和企业用工需求匹配清单,一对一帮助劳动者洽谈建立劳务关系,提升供需对接成功率。
“四平台”高效协同,精准赋能优服务。针对不同就业群体服务需求,搭建招聘平台、培训平台、创业平台、就业社保平台,线上线下协同提供全流程便捷服务。线上由“旬阳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和零工市场APP定期发布机关事业招聘岗位、企业招聘岗位等信息,常态化开展网上招聘、直播带岗活动,线下组织专场招聘会进园区、进工厂、进车间等开展体验式招聘;坚持政府、职业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方联动”,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12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优化设置农民版画等19个专业,常态化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聘请9名创业导师,对有创业需求人员,免费提供政策解读、项目评审等方面帮带指导,同步加大创业贷款和补贴等政策扶持,以优质服务为产业“觅才”、为人才“筑巢”;以市劳务服务中心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组建22支就业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就业维权、职业介绍、惠企惠民政策宣传等服务,全面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走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