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镇
春风掠过汉江,柳梢轻点碧波。2025年的旬阳市关口镇在晨雾与机械轰鸣中苏醒,西坡村的林麝跃出圈舍,关坪社区的缝纫机哒哒作响,江北村的辣椒红云漫卷……这座陕南小镇正以三产融合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蹚出致富路
在西坡村的深山里,陕南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正显露雏形。蓝顶现代化圈舍内,400余头林麝在仿生态环境中蹿跃,村民龚原娥挎着竹篮采摘桑叶:“出了家门就进厂门的日子过了快一年了,月工资加各项补贴有4000多元,挺好的,钱赚了家里也照顾了。”作为全市重点企业,基地在创建国家级数字化养殖示范园区的同时,正将产业链向麝香采集、深加工延伸。
工人正在吉创晖羊毛衫工厂调试机器
在关坪社区崭新的厂房里,缝纫机的哒哒声正为“归雁经济”打着节拍——该镇招引的吉创晖公司实现“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填补了全镇制造业空白。自年初投产以来,180台缝纫机组成的流水线上,留守妇女刘春梅指尖翻飞:“计件多劳多得,上月给娃添了台学习机,这在过去种苞谷时想都不敢想。”投产3个月已吸纳15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七成是留守妇女和脱贫群众,人均月收入突破3000元。
描绘丰年图
在关口镇智能育苗工场,技术员正通过平板监控烟苗生长曲线,大棚内每盘烟苗的二维码档案详细记录着茎粗、根系等5次检测数据,确保达到“8片真叶、根系15条”移栽标准。村民王秀兰在育苗工场日挣130元,“两个月能抵过去半年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4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育苗务工”实现双重增收,23户种植大户创新“男工整地、女工栽苗”的精准用工模式,带动户均季增收1.2万元。
麦浪翻涌处,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青葱麦苗,雾化药剂在阳光下划出虹霓。“现在正是防条锈病的关键期。”种植大户李德发拨开麦丛,叶鞘处的药膜晶莹透亮。全镇6214亩小麦实施“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田块病株率降42%,穗粒数预计增15%;肉牛养殖基地传来阵阵哞声,该基地负责人王荣顺推着青贮饲料车笑言:“见犊补母政策让户均增收3240元,养殖劲头更足了!”
关口镇乾坤湾全景
照见幸福光
作为“千万工程”试点村,泥沟村今春以来以庭院为支点撬动环境升级——村里免费发放月季、绣球等花苗1200株,组织3次造景培训,67户村民将旧瓦罐、破石槽改造成花盆,种上莴笋、薄荷等经济作物。“评上‘三星庭院’奖500元,我家刚用奖金换了分类垃圾桶!”村民李翠兰轻抚墙头蔷薇。每周五的“村庄清洁日”,20名志愿者分片打扫8公里村组路,垃圾清运车增至每日两班。
夕阳西下,集镇新装的路灯次第点亮,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充电桩旁停着两辆外地牌照电车。关口镇党委书记李翔踏着暮色查看工程进度:“二季度要完成5公里污水管网改造,让小镇既有‘颜值’更有‘品质’。”晚风掠过麦田,送来远处农家乐的欢笑声,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小镇幸福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