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思雨
大事小事你来说、急事难事我来帮。旬阳市吕河镇以本地毛公山为名,搭建“毛公山茶话”说事平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事有人去做,走出了一条村级议事协商助推乡村善治的新路径。
搭建“毛公茶话”平台,筑牢议事协商支撑
该镇推行“毛公山茶话会”模式,实现治理阵地由办公室转向田间地头,议事主体由干部主导转向多元参与,治理方式由行政命令转向民主协商的“三大转向”。
“以前家里有个啥事,都要自己去找干部,现在不一样啦!自从村里搞了‘毛公山茶话会’,不管大事小事,村干部知道后都会主动找我们商量。”险滩村村民丁理善笑着道出了现在与之前的变化。
在“毛公山茶话会”这个议事“前沿阵地”,村民们畅所欲言,从道路拓宽到河道保洁,从产业发展到环境整治,各类议题在轻松氛围中得到充分讨论。据统计,通过这一平台收集的村民建议中,有超过80%的建议转化为村镇重点推进事项,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规范“茶话协商”模式,提升议事协商效能
走进冬青树村一组,施工队正在热火朝天地对下沉道路进行修复,这条曾经让村民忧心忡忡的道路,如今焕然一新。村民老李看着平整的路面连连点头说:“以前路裂了好大一个口子,一下雨,我们都操心这路万一塌了可怎么办。现在村里把路修好了,我们也安心了。”
冬青树村道路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生动展现了“毛公山茶话会”机制的运行成效。在道路问题出现后,村“两委”迅速启动“毛公山茶话会”村级议事协商程序:现场勘察、意见征集、方案论证、集体决策,各个环节规范有序。最终,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更增强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为更高效地发挥“毛公山茶话会”议事协商功能,该镇以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推进协商民主为目标,通过明确议事规则、建立反馈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让“毛公山茶话会”实现协商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种“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构建“三级议事”架构,延伸议事协商触角
“应该多种些花草树木,咱们农村还是朴实自然最好。”“我不这么觉得!你看看人家南方的村子,篮球场、共享单车、太阳能路灯,多智能、多酷炫,现代化一些才新潮嘛!”“好,大家一个一个说,别着急。”近日,在双井社区,一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毛公山茶话会”正在火热进行,村庄院坝人声鼎沸,镇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积极商讨改造村落人居环境的最佳方案。
为不断扩大村级议事协商覆盖面,该镇探索践行干部视群众为亲戚、群众视干部为亲人的“两亲”群众关系,构建由镇级统筹指导、提供政策支持,村级组织实施、搭建协商平台,村民小组落实、收集社情民意的三级议事机制,将议事协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村民家中。
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双井社区通过分级议事,既确保政策导向的正确性,又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最终形成既保留乡村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改造方案,让每一位村民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
该镇“毛公山茶话会”机制的实施,不仅密切了党群联系,而且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凝聚了发展合力。自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6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这组数据,是村民积极参与村级议事协商的生动注脚,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的有力见证,更是产业发展活力迸发的鲜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