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品
去年以来,旬阳市白柳镇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以“书记项目”为载体,推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扛起“领航旗”,党员干部组成“攻坚队”,把项目落在民生痛点上、干到群众心坎里,在产业增收、基建完善、服务升级的实践中,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以前党建工作有时‘悬在空中’,现在‘书记项目’围着群众需求干,党员有劲头,群众也满意。”白柳镇党建办负责人肖超的话,道出了“书记项目”的核心逻辑。
为破解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党组织凝聚力不足等难题,白柳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要求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走村入户、召开院坝会,把项目选题的“话语权”交给群众。
西沟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希生摸清群众出行难、盼增收的诉求后,敲定“2.3公里通组道路协调+20户订单产业培育”项目,如今订单示范户已全部落地,道路施工队正加紧对接;十里洼村党支部书记肖子锋带着党员翻山找水源、下地选品种,新建并修复蓄水池3座,铺设管道3000余米,解决79户197人饮水难题,还带动26户村民种了80余亩中药材白芨,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白桑园村则把“党建+服务+文化”拧成一股绳,党支部书记牵头推进卫生室改造、便民服务中心升级,组织老党员打造“党员爷爷讲党史”品牌,将党风与家风传承融为一体,创新党建活动形式。
镇党委对每个申报项目严格“把脉”,确保小切口能落地、好举措见实效。今年全镇14个村(社区)共确定“书记项目”35 项,覆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服务、文化建设等领域,形成“书记带头领项目、党员跟进抓落实”的良好态势。
“项目要干成,不能靠‘单打独斗’,得有机制、有队伍、有调度。”白柳镇党委书记雷敏介绍,为让“书记项目”不打折扣落地,镇里构建了“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员冲锋”的推进体系,明确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项目进展直接与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挂钩。整合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力量,组建“党员攻坚团”,哪里有难题,队伍就往哪里去。
在推进过程中,“三个一”工作法成为破题关键:一套方案明路径,陈家庵村针对“4.2公里道路亮化+便民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支队伍强攻坚,松垭村“党员攻坚团”顶着烈日推进产业路硬化,1公里道路已完成80%工程量;一月一调度解难题,镇党委每月召开推进会,现场协调解决资金、技术问题,佛洞村4.8公里硬化路测绘等前期工作,就是在调度会上敲定解决方案的。
白桑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办事群众有了舒适环境;唐家院村2公里饮水管道更换完毕,家家户户水龙头流出“放心水”;白柳社区罗家院子环境整治后,老旧片区颜值、气质双提升……截至9月上旬,全镇“书记项目”已完成21项、14项正在推进中。
基层治理中,“书记项目”同样发挥大作用。老龙沟村党员带头清理污水管网,解决35户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峰溪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包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新培育5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白桑园村“党员爷爷讲党史”活动,不仅让红色基因代代传,还拉近了党群距离,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