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博琳 吴仝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也是群众关切的民生焦点。时值年度冲刺关键阶段,旬阳市交通局紧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效能提升、改革转型发展、行业治理水平“四维并进”,为旬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交通根基。
三里峡隧道是串联白柳、甘溪、双河三镇交通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完善“小北环”交通路网的“最后一块拼图”。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通三镇互联互通的瓶颈,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构建起“市有大循环、镇有小循环”的立体路网格局,直接激活沿线发展动能。
走进三里峡隧道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主体工程已完成过半,各项工序高效衔接,一派大干快上的火热场景。作为旬阳交旅融合重点项目,隧道未来将串联起沿线网红打卡点、特色农家乐和原生态自然风光,使“交通+旅游”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三里峡隧道计划于2026年2月实现主体贯通,2026年6月正式通车。目前累计掘进363延米,下导初支开挖掘进298米,仰拱施工145米,二衬施工243米,明洞衬砌20米,浅埋段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已进入二次进洞作业阶段。项目施工负责人李武强表示:“复工以来,我们锚定既定目标,实行班组交叉24小时连续作业,把‘进度表’变成‘施工图’,全力以赴抢工期、保质量,力争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让群众早日享受交通便利。”
在农村路网“补短板”的同时,城市交通“提能级”也按下快进键。G211旬阳过境线项目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工程,目前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计划2025年12月完成主体建设,2026年6月通车。截至目前,宋家岭隧道仅剩32延米即可贯通,汉江大桥最后6片箱梁预制全部完成,整体形象进度达93%,通车目标近在眼前。
从农村公路攻坚到城市过境道路冲刺,旬阳交通建设的每一步都踩在群众需求上、落在发展关键处。蜀河千年水运古镇是旬阳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但受地理条件限制,通往双河、仙河等镇的交通条件较差,打通瓶颈成为三镇群众的共同期盼。蜀河至三官二级公路项目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更是连接民生的“连心桥”。目前该项目正加紧施工,蜀河隧道已于9月26日贯通,为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眼下,城南停车场主体即将封顶,仁莽路路基主体接近完工,各处建设现场热潮涌动,攻坚氛围浓厚。随着G316旬阳过境段、红东路及200余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等项目相继建成,该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突破6200公里,客货运输、寄递物流实现全域覆盖。
如今的旬阳,“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格局日益清晰,不仅实现了“通得了”的基础目标,更迈向“走得好”的品质升级。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上不断升腾。
“我们将坚决锚定旬阳市委、市政府战略目标,以项目攻坚激活发展动能。”旬阳市交通局局长张绳平表示,“将全力推动桐旬高速、汉江复航等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确保G211、S318过境公路、红东路、仁莽路、三里峡隧道早通车、早惠民。分批加快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完善安防设施,优化运输结构,激活经济动能。同时,科学编制‘十五五’交通规划,聚焦新领域、智能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低空经济、智慧物流等新产业,加速基础设施硬件升级与运输服务软件优化,持续为旬阳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交通动能、贡献硬核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