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美娟
在镇坪县的村组院落,党员带头发展的身影穿梭忙碌;社区网格里,民情记录本写满民生诉求;微信群中,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言的消息刷屏不断……这一幅幅生动图景,正是镇坪县以“五式三卡”深耕党员精准管理,让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持续焕发活力的生动注脚。
精准分类定责,让每个党员成为“发光体”
从“粗放撒网”到“精准滴灌”,镇坪县把党员管理的“关键棋”落在“分类”二字上。坚持“尊重差异、动态调整、分类施策”原则,针对农村、社区、机关、国企及“三新”领域党员特点精准画像,再以“一类一策”设岗定责、公开承诺,让党员从“有岗位”到“真作为”,个个都能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
上竹镇中心村干部曹贵红带着“民宿运营岗”的承诺,把自家经商经验变成村集体财富——牵头打造的村集体经济民宿,年接待游客800余人次,揣进口袋的收入达7.7万元。老支书郭俊江认领“带富岗”后,从“自家办民宿月赚万元”到“拉着16户乡亲一起干”,硬生生蹚出一条“一户带一片、一片富一村”的路子。
该县建立党员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季度核查需求、及时优化岗位,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就连流动党员这个“老大难”,也在钟宝镇旧城村的“三访三联”机制里有了“归属感”。在广东务工的夏秋月,隔着千里仍牵住家乡发展的线,凭“招商岗”促成灵芝种植基地落地,超百万元资金注入家乡沃土。
多维积分考评,让干好干坏“晒在阳光下”
“这个季度23分!化解那起砍树纠纷,不仅让邻里和好了,还保住了社区绿化,值!”曾家镇和顺家园社区的公示栏前,党员袁必江指着自己的名字,语气里满是自豪。
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模糊评价,在“积分卡”制度里被彻底打破,该县将党员表现拆解为基础分、承诺分、贡献分、红线分,每一分都算得明、晒得透。
基础分守牢底线,“三会一课”、交纳党费等基本义务完成了才得分,中心村靠这招让党员身份意识更牢,重大会议再也没人找借口缺席;承诺分锚定目标,年初许下的“带动3户增收”“调解2起纠纷”,年底拿实绩说话,没完成就扣分;贡献分激励争先,带头发展产业加5分、化解矛盾加2分、提好建议加3分,干得越多、得分越高;红线分划出禁区,无故缺席组织生活、不践诺就“亮红灯”,有违法违纪行为积分“清零”。
“每季度积分既贴在公示栏上,也发在微信群里,谁冲锋在前、谁担当有为,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曾家镇组织委员王茜说,这种“阳光考评”催生出比学赶超的热潮。党员刘静认领“文化服务岗”后,每天带着群众打太极、跳广场舞,还开抖音直播推广乡土文化,创编的《集体花样太极拳》《战马》等作品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实打实的业绩让她成了积分榜上高分明星,也让镇坪的文化味儿飘得更远。
强化结果运用,让争先劲头“拧成一股绳”
积分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党员评价的“硬杠杠”。镇坪县把积分结果与评优树模、帮教转化、不合格党员处置紧密挂钩。年度评议时,90分以上党员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70分以下纳入“一对一” 帮教,60分以下依规处置,让“先进有荣誉、后进有压力”。
“现在党员们就像上足了劲的发条,干事创业的劲头挡都挡不住!” 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涛的感慨里满是欣慰。推行“五式三卡”以来,中心村党员带头建起16家民宿、300亩林下药材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40%,从“稳步走”变成“加速跑”,党员参与调解的纠纷成功率达100%,“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成了常态。
如今,镇坪县的“五式三卡”不仅是党员管理的“方法论”,更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它让党员管理从“一刀切”到“精准化”,让积分评价从“软指标”到“硬约束”,让党员作用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