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文书花
镇坪县委统战部近年来以牛头店镇的牛郎山茶旅融合产业园为依托,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将梁昌平、石九林、黄春晖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融入茶产业链条,以推动种植、加工、品牌、业态四个环节标准化为牵引,通过“四化联动”有效盘活资源,提升产业价值,带动群众增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以前种茶全看老天爷脸色,茶叶蔫了吧唧的。自打按‘五个统一’标准种法种植,茶园就跟睡醒了似的。”牛郎山茶旅融合产业园的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园管护负责人梁昌平打趣地说。
葱茏起伏的茶园里,梁昌平正带领茶农采摘鲜茶叶。梁昌平毕生与土地、茶树为伴,深谙传统智慧的价值,将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系统提炼,融入企业标准,构建起覆盖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鲜叶采摘的全过程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标准”种植标准化模式。
为了让这套标准落地生根,梁昌平团队邀请专家先后组织了20余期茶叶栽培与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茶农超过1200人次,引领“老茶农”向“新茶师”转型。短短三年耕耘,昔日普通的茶园已蝶变为2100余亩生机勃勃的标准化示范茶园,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命名为“国家高山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带动全镇5个村700余人在家门口捧起了“茶叶饭碗”。
走进茶香弥漫的生产加工厂,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制茶师石九林正紧盯着红外杀青设备,精准调控关乎茶叶品质的核心参数。从鲜叶萎凋依特性把控温湿度,到设备精细分级、依风味巧妙拼配,再到严丝合缝的包装,标准化贯穿茶叶加工始终。
“按照茶叶加工标准生产的茶想不好都难!”石九林说。他每年都要手把手传授标准化操作10余次,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分享超2000人次。正是这份对标准的执着,让牛头店镇茶产业优质品率稳居98%以上,不仅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更赢得了市场广泛赞誉,实现了收入与口碑的双赢。
“起初我们只想着专注种好茶,缺乏品牌意识,利润微薄。如今通过整合零散茶园与资源、提升品质、全链标准化,闯出了‘小石茶’品牌路。”谈及转型,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晖感慨颇深。
该公司突破传统农产品思维,以品牌标准化锚定市场,以文化提升价值,成功实现从产地到品牌、从产品到体验的跨越式升级。立足“高山富硒茶”核心优势,匠心打造“小石茶”系列产品并设计统一包装,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营销方式从单一线下和熟人介绍,转变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上构建了‘两微一抖+小红书’新媒体矩阵,通过场景化内容营销与互动玩法精准获客;线下打造了5家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店,集茶叶展销、品鉴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茶艺师专注茶艺展演与品牌传递。”黄春晖介绍。
该公司还创新推出30分钟茶旅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标准化采茶、制茶、品茶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文化之旅。深耕“茶艺+”融合,以“茶艺+康养”顺应二十四节气,推出季节限定茶饮及特色茶宴;借力“茶艺+科技”,运用前沿光影技术打造数字茶艺秀,创造极具吸引力的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通过系统性品牌与文化建设,使公司成长为陕西茶叶市场知名品牌,拥有5家标准化直营体验店,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在这里枕着茶香入眠,推窗便是茶海。”国庆村小石山居民宿管家杨晓芳向游客描绘的不仅是诗意栖居,更是以标准化理念重构的茶旅融合新业态。
牛郎山茶旅融合产业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创新打造“茶宿共生体”模式,推出了“茶园生态·全链体验”项目,将高山茶宿、富硒茶品鉴、采茶制茶体验、茶文化研学、共富市集有机串联,实现从茶叶种植、加工到旅游体验的全链条发展,有效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该模式推行一年多以来,10万名游客慕名而至,“小石山居”成了网红打卡地、陕西大长安画院挂牌写生基地、电影《王子奇遇记》取景地之一。“茶宿共生体”模式已成为实现产业增效、乡村增色、农民增收的“三增”标杆,为周边乡镇提供了可推广的业态融合标准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