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润 文/图
连日来,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富硒茶产业调度孵化中心平台,及时收集各类有关开园前的茶园管护、采摘、制作、生产以及设备调试等棘手问题100余条,并借助科技特派团资源优势和当地土专家力量,通过送技下乡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对疑点难点问题逐一破解助力春茶生产。
走进高桥镇多功能会议室,只见来自双桥、麻柳、毛坝、瓦庙、高滩等兄弟乡镇的80多家从事茶产业的中小企业负责人早早等在这里,希望通过专家教授的答疑解惑来破解自身遇到的生产加工难题。据了解,此次讲座邀请到的是科技特派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建明研究员,主要围绕紫阳县茶叶主要产品:银针茶、翠峰茶、硒香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以及厂房设备整备等内容进入深入浅出讲解,并不时与台下群众亲切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今天这个培训算是来对了,我做出来的毛尖总是去不掉茶叶自带的那股青草味,通过曾老师的解答才晓得是在杀青工艺上出了问题,问题一解决我的茶叶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来自麻柳镇的一茶厂老板兴奋地说。
△ 科技特派员田间支招
一边是会议室里的理论交流,另一边是茶园里的实践操作。为同步解决茶企、茶农理论和实践中的不同问题,来自该县茶业发展中心的“土专家”技术干部邱红英,走进焕古镇大连村的山坡茶园里,采取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讲授生态茶园的管理、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标准化采摘等实用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话确保茶农听得懂、学得会、管得好。“邱老师讲的很到位,让我弄清了在茶园管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要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管理茶园,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质效,争取让这片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大连村茶农袁光发说。
据了解,紫阳茶叶品质好,但是茶树生长条件差,按照传统一年三季采茶,茶树营养跟不上,优质茶产量低。为破解这一难题,改变茶农生产习惯,科技特派团专家通过实地走访、科学分析、因地施策、包点示范等方式,制定了符合紫阳高山陡坡茶园高效栽培的“一季采茶、三季养树”技术,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成效显著。全县已累计发展茶园26万亩,年产茶12000余吨,综合产值超过65亿元。特派团专家还根据紫阳茶产业发展现状持续深化交流,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指导实施品种选育、绿色防控、高效生产等科技项目14项,研发2种有机复混肥和8个茶叶新品种,为紫阳科技兴农、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科技特派团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科技力量改变山区产业的发展现状,让更多的茶农享受到科技提升所带来的红利,助力紫阳茶产业跨越发展。”科技特派团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建明研究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