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波 郑晓虎
“开麦吧!茶乡”文艺活动、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演出、任河漂流……今年“五一”假期,紫阳县紧扣“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IP主题,精心策划了系列文化味浓、烟火气足、体验感好的文旅活动,发布4条主题旅游线路,丰富文旅业态,市民主动礼让游客,全域旅游亮点纷呈。
“五一”期间,紫阳县紫邑新城美食街区开展了特色文旅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郑晓虎 摄
“五一”假期,该县在县城广场开展了“开麦吧!茶乡”“五一”劳动节专场演出和3场乡镇主题战竞演。邀请“陕甘茶马古道”重要节点的五个省份(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西藏)民歌手献唱,向劳动者致敬。参赛的12个镇以电影为主题,融入各镇的特色特点和乡土文化,游客们在丰富的民俗演出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一次来紫阳,到紫阳广场来观看‘开麦吧!茶乡’文艺演出,乡镇文艺节目具有乡土味,感觉氛围特别好,回去后我会向我的亲戚朋友推介紫阳。”外地游客柏先生说。
在紫邑新城美食街区、仁和国际印象水岸街区,该县组织开展美食体验、歌舞快闪、嗨唱接麦等活动,深受游客青睐。在任河水利风景区,漂流项目尖叫声与欢笑声不断,36个险滩带来刺激体验。
大巴山茶马古道景区是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商帮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向来是旅游热门地。今年“五一”假期,这里迎来了客流高峰。在瓦房店会馆群、半亩茶园、汉江画舫,该县常态化开展紫阳民歌(剧)等小型演出,受到游客广泛好评。在北五省会馆里,当地将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展演搬上了舞台,欢乐的氛围弥漫整个景区,来自西安、重庆、汉中等地的游客乐享其中。重庆游客宋先生说:“一家人第一次来紫阳,主要就是体验采茶,下山后,又现场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文化演出,觉得很有意思,下次还要来。”
在富硒茶观光园,游客们身着茶服、腰挎小竹篓,感受采茶乐趣。茶园里,还设置了手工制茶区,游客可以将自己采摘的鲜叶,拿到这里进行加工,增添了游客的体验感。
在高桥镇兰草湾田园风景区内,随着裁判一声哨响,30名参赛选手欢呼着跃入鱼塘,“浑水摸鱼”大赛正式开赛。水花四溅中,选手们弯腰摸索,不时传来欢呼声。“抓到啦!”一位年轻游客高举着活蹦乱跳的鱼,引来阵阵喝彩。当“鱼王”被捕获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围观游客纷纷鼓掌叫好。
旅游热潮带动餐饮住宿火爆,宾馆、民宿更是一房难求。商家精心准备特色美食,提升服务品质。紫阳白鹭山庄老板李秀品笑着说:“这几天虽然忙,但看到客人满意,再累也值!”“五一”假期,紫阳千名干部坚守岗位,秉持“每个紫阳人都是你的服务员”理念,为游客提供细致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为“引客入紫”,紫阳县一方面聚焦游客需求,推行“5+3+2”服务,即免费喝茶、修脚、听歌、停车、门票;提升交通接驳、志愿服务、市场监管水平;餐饮住宿不涨价、游客车辆轻微违法只纠错。“这次来紫阳,游客很多,一直操心停车的问题,刚走到主街上,志愿者告诉我几个单位的大院对游客开放,可以免费停车,服务特别周到细致。”从黑龙江自驾来紫阳的宋女士说。
该县600余名“紫阳服务员”志愿者遍布景区,让游客感受“紫阳温度”。“紫阳人太热情了,志愿者全程在为我们服务,紫阳之行的感受特别好。”游客原翠翠竖起大拇指,为紫阳志愿服务者点赞。
同时,该县还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统筹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场秩序监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全县接待游客量和茶产业、民宿、餐饮等消费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6亿元。
从茶山到古镇,从民宿到夜市,紫阳正以“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IP打造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未来将持续深化“文旅+”和“+文旅”模式,深挖特色资源,培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加快“旅客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变,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