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连才 黄志顺
立夏时节,大巴山北麓披上层层新绿。在紫阳县瓦庙镇堰塘村的群发农业种植园区,猕猴桃长出淡绿色的花蕾,谯显军正招呼着工人在花下套种中药材射干。
谯显军是安康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也是紫阳县远近知名的致富带头人。不到20岁,谯显军就离开了老家堰塘村,在广州、深圳务工10年,经营物流挣下第一桶金。随后,他又用了10年时间在山西投资铁矿开采。2015年,谯显军回到堰塘村,看到一些土地撂荒,觉得很可惜。凭着一个农村青年对土地的朴素情感,他流转下1200多亩耕地和山林。“当时也没想好要干啥,就是觉得不能让土地荒了。”谯显军说。
第一年,谯显军看到种烤烟收益不错,他请来工人开荒翻地,种下200亩烤烟,年底算账,亏了30万元。第二年改种大蒜,又亏了28万。
瓦庙镇政府组织参加杨凌农高会,谯显军报名参加了。他在展会现场待了4天,流连在各个县市的展台,了解最多的就是周至、眉县的猕猴桃,详细询问种苗、管理、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堰塘村的山林里就有很多野生猕猴桃种群,长长的枝蔓缠绕在杂木间,挂着一个个毛茸茸的果子,村民们秋天摘回家作为小孩子的零食,有的削了皮装进玻璃罐泡酒。“野生的能生长,人工培育的肯定也没问题。”谯显军当即定下了可栽种200亩地的优质猕猴桃种苗。
猕猴桃种植回报周期长,栽下5年才开花挂果,还要购买水泥桩柱搭架。在没见到一分回头钱的时候,谯显军已投进去260万元。后来,园区又栽种了300亩猕猴桃,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和仓库,加上配套的附属设施,累计投资达3000万元。
吃过第一年产的果子,谯显军心里就踏实了。“甜度、口感都比市场上的果子好。”谯显军说。他认为,是堰塘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猕猴桃才会有这样的优良表现。第一批猕猴桃投放市场,就赢得良好的反馈,尽管高达每斤12元的零售价,但是一直不愁销路,绝大部分果子都是客户上门买走的。和猕猴桃打交道久了,谯显军竟然对这枝枝蔓蔓的藤本植物充满敬佩:“猕猴桃是‘大爱之果’,哪怕枝干面临枯死,也要把养分输送给果子。”
在村民的眼里,谯显军也像猕猴桃一样胸怀大爱。堰塘村的谯显安也曾是一名矿工,一次操作失误引爆了手上的雷管,炸飞三根手指。落下残疾,也失去了采矿的工作,谯显安回到老家,成为“群发”农业园区的产业工人,拿着和别人同样的工资。谯显军的农业园区共为20位村民提供固定的就业岗位,在采收等繁忙时候,还会临时聘用10多个劳动力,每年支付劳务工资60余万元。
开春后,谯显军又引进了5种中药材,套种在林下和猕猴桃园区,不仅为周边村民增加了更多的务工机会,也为园区拓展了增收途径。“只有园区增收了村民才能挣到钱,道理就像猕猴桃一样,只有枝干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果子才能结得又多又大。”谯显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