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浩轩
在紫阳县瓦庙镇庙坝村,陕西省红十字会驻村干部乔黎明做出一个不寻常的选择——将在西安就读的孩子转到山区学校。这位退役军人带着家人扎根山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的帮扶故事。
“驻村就得扎下根,把家安在村里,心才能真的在这里。”这是乔黎明常说的话。因妻子在西安工作繁忙,他做出特殊决定:将孩子转到瓦庙镇中心学校上学。
起初孩子对乡村环境陌生,他白天走访农户,晚上就讲栾大爷凌晨摘香椿的故事,带孩子到田间认魔芋、帮村民剥玉米。如今,孩子不仅适应了山村生活,还成了独居老人的“小帮手”,用行动读懂父亲工作的意义。
“他把娃都带来了,这是真打算跟咱过日子!”村党支部书记许习怀的感慨道出村民心声。
2023年9月,特大暴雨来袭,乔黎明冒雨转移17户50名群众,深夜为独居老人刘运品送物资。灾后带领群众清理塌方、疏通沟渠。他还发挥红十字会优势,组织义诊覆盖1800余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惠及400余名师生。
2024年入夏,紫阳县遭遇罕见旱情,庙坝村3组56户村民面临饮水困境。乔黎明迅速协调1.5万元专项资金修建锅儿谭水坝,从根本上解决灌溉与饮水难题。
这只是他开展帮扶工作的缩影。驻村以来,他争取37.5万元扶持特色种植业,开展消费帮扶,销售农特产品共计64.44万元,助农户增收7万多元;争取16.3万元开展助学活动,为17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滴灌到民生急需处。
他走遍全村400余户,建立“民情台账”,从帮老人办慢性病本到为留守儿童争取物资,用点滴实事温暖民心。
在产业帮扶中,乔黎明展现了军人的韧劲。针对庙坝村蜂蜜“销路难”问题,他同镇人大主席程锐往返西安联络爱心企业,让蜂蜜走进商超,搭上电商平台的发展“快车”。如今,村里的养蜂户罗发元笑称:“再也不愁卖。”
他还推动“村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延伸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村民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如今的庙坝村,产业兴了,民心暖了。乔黎明用“把家安在村里”的坚守,在秦巴山区书写出一份带着温度的帮扶答卷,让山乡巨变的希望在实干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