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健
近日,紫阳县汉江畔的茶园层叠如浪,修脚培训基地内,学员们正认真学习技能。十年前还戴着“深度贫困县”帽子的秦巴山区小城,如今凭借富硒茶与修脚足浴两大产业强势崛起,年综合产值突破378亿元,直接带动17.4万人端稳“技能饭碗”,走出一条“产业造血、就业富民”的特色振兴路。
在紫阳县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实习学员正为老人提供免费修脚服务,手法娴熟精准。“前年我在这里参加了修脚师基础班,结束后被推荐到武汉市拾嘉壹修脚门店工作,现在月薪8000多元。这次回来参加提升班培训,明年打算和妻子开店创业!”高桥镇村民任淋章信心满满。
一把小小修脚刀的背后,是紫阳独创的“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模式。政府实行“三包两免一补”(包吃住就业、免学杂费教材费、补交通费),10年累计培训修脚师4.5万人,脱贫户参训率超45%,就业转化率85%。从山上种植艾草、花椒等中药材,到山下建厂生产药包刀具,再到山外布局2.4万家门店,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该县修脚产业年营收308亿元,普通技师月薪6500元以上,千人年薪超50万元。远元集团等企业将门店开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中医修脚技艺沿“一带一路”扬帆出海。
“过去采茶只有一季春茶,如今夏秋茶也能卖钱,全年收入翻番!”焕古镇茶农袁光发指着自家的12亩茶园笑着介绍。通过“订单农业”,他家今年春茶鲜叶以每斤150元被茶企收购,加上夏秋茶收入,全年超10万元。
紫阳茶的“破圈”之路,靠的是科技赋能与“三产”融合。科技提效,引入无人机飞防、山地轨道运输车,建设智慧茶园监控系统,茶园亩均收益从3000元跃升至1万元,大连村28户茶农鲜叶销售突破10万元。链条延伸,开发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金橘茶、康吉茶、荷叶茶及茶食品、茶饮料等40余类产品,2024年茶叶综合产值达70亿元。茶旅融合,青中村打造民宿集群、云海观景茶室,通过培训“茶艺师”“民宿管家”等,发展乡村旅游,该村村民农特产品人均年收入1.5万元,闲置资源变“入股红利”。
两大产业之间的“化学反应”正催生出令人惊喜的新机遇。2024年,紫阳启动“千城万店售硒茶”计划,全国2.4万家修脚门店化身茶叶分销前沿阵地,技师变身推销员,在顾客享受服务时奉上富硒茶;店内循环播放茶乡宣传片,扫码即可下单。这一模式精准触达每年2亿修脚客流,为紫阳茶产业销售推广开辟新渠道的同时,也为紫阳文旅带来了“新流量”。
西安游客周华4月初在小区修脚店做足部护理时,看到店内播放的宣传片并品茶后,随即带家人在周末自驾前往紫阳。他在茶园亲手制茶,入住紫阳茶宿,参与茶山音乐派对,还购买多份茶礼赠友。
紫阳通过修脚店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用富硒茶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以“一店一茶、双链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