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楚珺 通讯员 李昕
一场秋雨一场寒,杨德菊的小院却依旧火热。
“春夏生意才是真好嘞,今年清明假期最火的一天接待了30多桌,院里坐得满满当当。”在紫阳县蒿坪镇改革村的锦荷雅居,店主杨德菊一边擦着桌子一边介绍。质朴干净的小院里,隔间里挂着几件干净素雅的汉服,小院的坎下正是一整片“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景。
从刚开业时的门可罗雀,到如今宾客盈门,锦荷雅居的变化始于2024年经蒿坪镇人代会票决确定的蒿坪镇改革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项目投入20万元,加固水毁河堤、提升区域绿化、增设照明设施,既是村民生活品质的“加分项”,更是农家乐经营的“助推器”。
杨德菊的受益经历并非孤例,而是紫阳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换届以来,紫阳县人大常委会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列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形成了“党委决策领导、人大票决监督、政府组织实施、代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民生实事票决制在县镇两级全覆盖,实施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大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实事要办得“对味”、办得暖心,前提在于“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紫阳县镇两级人大将项目征集作为工作的“根基”,打出一套“广听、细梳、精选”的组合拳。
从每年9月起,除利用网络、电视等渠道征集外,紫阳县人大、政府还组建联合调研组,下沉至镇村院落、社区楼栋、部门办事窗口,拉着“两代一委”、村组干部围坐恳谈,“打捞”群众心头的“急难愁盼”、生活里的“堵点痛点”,把基层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一一记下,梳理成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实事“大菜单”。再邀请群众自主“点单”,选出最贴合需求的项目,真正让“政府干的”与“群众盼的”同频共振、严丝合缝。
循着“问需于民”路径诞生的民心项目,早已在紫阳县各镇扎根结果。
“滨江长廊项目,充分吸收了群众的意见,经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席会议商议,再上报镇人大主席团讨论表决,最终确定为镇级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6月正式建成投用。”洞河镇二台子社区党支部书记明安定回忆道,话语里满是对项目社会效益的肯定。
项目带来的变化,洞河镇洞河村村民石教仲感受最真切:“以前这地方又乱又脏。现在梯步路顺着河岸蜿蜒铺开,环境一下就清爽亮堂了。一来日常有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二来外地朋友来做客,也终于有处能带着慢慢溜达、看看风景的地方了。”
民生实事既要办得实,更要盯得紧。
日前,在紫阳县失能人员护理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或弯腰铺装管网,或挥锹平整路面,室外硬化作业正紧锣密鼓推进。“人大的同志已经来了好几趟,施工进度到了哪个节点、质量安全有没有达标,这些细节都问得明明白白。”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项目现场负责人吉浩南笑着说,话语里满是对人大监督细致度的认可。
“我们建立了常委会领导牵头、专工委负责,监委及财政、审计部门协同,人大代表参与的多方联动监督机制。”据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雯介绍,紫阳县人大采取“月督查、季通报、年中视察和报告、次年人代会上报告和测评”的闭环监督措施,助推民生实事项目月月有进展、季季有变化、年年有结果。
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微更新”到乡村道路改建的“大动脉”,从口袋公园的“小确幸”到医疗服务的“大民生”,紫阳县人大正以制度创新破解民生难题,用闭环监督持续守护工程质量,在以更精彩的履职篇章助力民生向好、发展向上的新征程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