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 赵迁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畜牧从业者将面临牛羊接羔的关键时期。此时,布鲁氏菌病(布病)也悄无声息地进入高发季节,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掌握布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对于畜牧从业者和社区居民来说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布病?为何春季高发?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是该病菌的主要携带者。人类若与患病动物或其分泌物接触,极易受到感染,随后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器官损害或终身残疾。
春季之所以成为布病高发期,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接羔活动频繁:在母畜分娩期间,胎盘和羊水等流产物中含有的布鲁氏菌数量较多。若在处理这些流产物时缺乏适当的防护措施,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2.防护措施不足:一些养殖户在进行接羔、喂奶等关键操作时,未能养成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的习惯,从而直接暴露于潜在的感染源之中。
3.乳制品消费高峰:春季是牛羊产奶的高峰期,未经巴氏杀菌处理的鲜奶和生乳制品在市场上流通,这增加了人们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
二、布病传播的“三大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接触病畜流产物(如胎盘、羊水)、排泄物,或参与牲畜接生、难产处理等操作,极易感染布病。
2.消化道传播:饮用未消毒的生奶或未煮熟的肉类可能感染布鲁氏菌。市民应避免“现挤奶更安全”的误解,因为生乳可能携带病菌,必须煮沸后才能饮用。
3.呼吸道传播:在清洁圈舍时,若吸入含有病菌的粉尘、气溶胶,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预防布病,关键做好这几点
(一)养殖户防护要点
1.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在接羔和处理流产物时,必须全程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水围裙。操作后,立即洗手并对工作服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清洗。
2.正确处理污染物:流产胎儿和胎盘等污染物应通过深埋或焚烧妥善处理,禁止随意丢弃。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圈舍,特别是产羔区域。
3.定期检测,早发现早处置:新引进的牛羊需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才能合群。若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应立即通知畜牧部门,不得自行处理。
(二)普通居民防范措施
1.慎重挑选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确的乳肉制品,优先选购正规商超销售的牛奶,切勿因追求新鲜而购买路边摊的“现挤奶”。
2.烹饪要彻底:烹饪牛羊肉时,务必确保其完全熟透,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涮火锅时,要严格区分生熟餐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3.厨房卫生要注意:及时清洗并处理接触过生肉的案板、刀具,以避免污染其他食材。
四、感染布病后怎么办?
若出现反复发热、夜间大量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痛、肝脾肿大或睾丸炎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与动物接触史。确诊布病后,应遵循“早期、联合、足疗程”治疗原则,通常使用多西环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疗程约6周。患者需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以防病情转为慢性,增加治疗难度。
尽管布病可能带来危害,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影响。随着三月接羔季节的到来,让我们从细节入手,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共同构筑起防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