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旨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我国设立“扶贫日”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

安康市社会扶贫工作情况简介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起,中央办公厅帮扶宁陕县,中国建设银行帮扶汉滨、紫阳、汉阴、岚皋4县区,中国核工业集团帮扶旬阳、白河2县,河海大学帮扶石泉县,中国药科大学帮扶镇坪县。5家中央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一是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单位领导亲自到县衔接、调研,派驻专人到县开展工作。二是都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了帮扶规划,每年有详细可行的年度帮扶计划,有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三是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具体的帮扶工作并卓有成效。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等,共有90家省级单位在我市开展“两联一包”和干部驻村工作。今年以来,共有省级77个单位的76支工作队162人到点开展帮扶,共有492名干部结对帮扶877户贫困户,直接投入资金425.8万元,帮助引进技术8项,项目24个,资金487万元。
  根据《安康市市县区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从今年起省、市、县区三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对我市579个贫困村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其中市委、市政府确定115个市直和中省驻安单位组建驻村工作队分赴10县区帮扶109个贫困村。到2020年实现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各县区首轮应帮扶贫至少380个贫困村,经过检查汇总,截至目前,10县区共帮扶了629个贫困村,共有825支工作队2516人到村开展工作,共有10742名干部结对帮扶21271户贫困户,直接投入资金7692.7万元,帮助引进技术83项,项目382个,资金13032.3万元。

扶贫济困,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凝聚向善正能量

一位企业家的爱心情怀

  通讯员 吴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近日,陕西兴龙劳务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阴兴龙先生驱车300余公里,来到汉阴县最边远的南北山区看望被他资助的孤儿和走访今年计划资助的3名贫困大学生的事迹在县城被人传颂。

  资助缘由还得从2011年12月29日说起。当天阴兴龙随同博元爱心公益团队到汉阳镇大坝小学作环保公益宣传时,当看到一些学生衣服单薄,鞋袜破烂时,有了资助困难学生的念头,让校长在特别贫困的学生中确定一名对象实行一对一资助。校长随即找来了一位叫陈绪辉的六年级男孩,当年11岁,三岁时因父亲患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由他年近八十高龄的奶奶带养,家庭十分贫困。阴兴龙当即承诺,每月资助陈绪辉500元,开学报名时另资助1000元,直至高中毕业。

  此次他专程赶到汉阳中学看望陈绪辉同学,向班主任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随后他再次来到大坝小学,陈校长又介绍了一位8岁名叫邹修琪的二年级男孩,双坪镇双坪村人,出生才三个月父亲犯下抢窃并致人伤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母亲改嫁,小修琪由其爷爷奶奶带养。阴兴龙了解此情后,立即表示由他资助其上学所有费用,直至高中毕业,并当场拿出1300元现金作为孩子的吃穿费用。随后他又来到今年录取的三名贫困大学生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并决定为三名贫困大学生每月资助500-800元的生活费。
  今年市级干部驻村包抓贫困村工作刚刚开始,安康日报社就迅速驻村,并派出包抓干部进村入户了解实情,实施精准扶贫。 

  实习记者 杨京保 摄

扶贫帮困暖人心

  通讯员 何万鑫
 
  日前,汉滨区老城办事处纪委书记杨春雪带领办事处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辖区内患有尿毒症的回族居民马自红,并给他送去从市民宗局给她女儿协调的3000元学费。

  老城办回族居民马自红因尿毒症换肾8年,抱病照顾重病的74岁老父亲和在精神病院的哥哥,还要供养16岁的女儿上技校。这个饱受磨难的汉子,一提起社区干部的服务就忍不住抹眼泪:“只用打个电话就有干部帮办。8年的巨额医疗费,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早被拖垮了,可我这没职业的普通居民却挺过来了——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给我报销了50多万药费!”今年,马自红又被确定为连心户,办事处领导和干部来的更勤, 2013年9月,其女儿考上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在办事处书记喻楠的关心和协调下免费入学。

“三五”扶贫,持续治本

  通讯员 张会军

  扶贫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更有效?近年来,石泉县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三五”扶贫新路子。

  为了摸清底子、找准症结、精准施策,该县按致贫原因,把全县贫困人口划分为需要异地搬迁脱贫致富的、需要就地综合扶持增强造血功能的、需要救助供养强化社会保障的、需要教育扶贫治本谋长远的、需要医疗保障提高健康素质的“五种类型”。同时,针对划分出的贫困群体的五种类型,对应实施了移民搬迁、综合扶持、救助供养、教育扶贫、健康促进“五大工程”,累计搬迁5060户1.92万人,创业就业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闲,集中供养3186人,实施15年免费教育,并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4000余名,为11047名特困人口发放了《健康保障证》,对县内住院治疗费用“全报销”。

  为了确保五大工程顺利实施,该县还配套建立干部包抓、社会帮扶、投入保障、监测评估、考核奖惩“五大机制”,并派驻镇扶贫工作队和村扶贫工作组,全县3000干部与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包抓责任制,具体落实“一类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通过3年多的实践,该县达到了“精准、务实、持续、治本”的扶贫效果,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6.6万减少到2013年的5.3万。

“致富帮手”进穷村

  通讯员 刘勇 沈奕君

  今年6月,平利县人社局副局长王建春作为驻村干部,被选派到正阳镇张家坝村。由于基层工作丰富,他对扶贫工作有自己的“打算”,先到农村跑了一圈,提前对贫困群众情况摸了底。
  
  “既然去扶贫,就要做到人到心到,踏踏实实给老百姓做几件事,让群众早日富起来。”王建春说。

  正是有着这样的思路,他很快融入到群众中。

  与王建春相比,平利县农业局驻村人员更是把“家”安到了村上,不仅经常给村民出点子,找路子,更成了村民解决困难的去处。

  “他们几个人轮换值班,不仅帮我们找致富门道,平时有个什么事,我们也找他们。”城关镇沙河村村民周正平说。

  据正在帮该村修连户路的驻村干部姜立刚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协调水利局帮村上建饮水工程一处,实施低压电网改造两个村正在进行,扶持一户村民发展泥鳅养殖,已流转土地15亩,水塘已完成施工。

  目前,平利县通过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行包带干部与贫困户“点对点”精准对接,围绕“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号准“穷脉”,量身制定脱贫方案,精准实施斩“穷根”,使一张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扶贫“管网”覆盖到平利所有的贫困村。

“慈安桥”解决村民出行难

  通讯员 刘冲

  10月11日,旬阳县甘溪镇唐坡村“慈安便民桥”竣工并通过市上初验。该桥长10米,宽4.5米,总投资13万,其中村民自筹8万,县慈善协会捐助5万。该桥建成后,可解决83户504人的出行问题。

  沟壑纵横,居住分散,是山区群众的无奈选择。眼看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却不能轻松地走到“沟那边”,群众做梦都想着建桥。但这种解决几户十几户人家出行的小桥,交通部门很难立项,村民集资无法建成,成了群众“心尖尖”上的痛。

  2006年4月,旬阳县慈善协会正式成立,积极动员社会、民间、企业捐资建设便民桥。截到2013年底,共修建便民桥108座,统一以“慈安桥”命名,取“慈善安泰”之意。从今年开始,旬阳县将“慈安桥”建设纳入全县统一建设,并计划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修建慈安便民桥150座,每座桥补助达到4万元以上。今年计划建成16座,目前已有6座竣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沟岔两岸的群众出行。

“学点技能改变穷困”

  通讯员 鲍昶旭 袁东晓 王鑫

  10月13日,宁陕县广货街沙洛村养殖蜜蜂的农民苏贤兰收到县人社局赠送的蜂箱时高兴地说:“上个月刚参加养蜂技术培训,这个月又有了新式蜂箱,这下子搞养蜂就更有信心了,学点技能改变贫困。”这一天,像苏贤兰一样获得县人社局捐赠蜂箱的共有30余户蜜蜂养殖户。

  沙洛村有6个村民小组155户508人,其中贫困人口107户342人,在全县60余个贫困村中排名靠后。今年,该局在沙洛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了切实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逐户上门调查摸底、将贫困户情况建成台账,并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脱贫规划。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发展畜牧养殖、林下经济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9月10日,邀请安康市资深养蜂专家在沙洛村举办了首期中蜂养殖技能培训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村50余名养蜂农户进行了培训。在了解到沙洛村民迫切的致富愿望和贫困的现状后,该局干部职工自发捐款筹集现金1万余元,购买80套新式蜂箱捐赠给蜂农。按照 “扶持大户、带动散户、全面发展”的原则,8户养蜂大户每户捐赠5套,其他蜂农每户捐赠1-2套。同时除免费培训中蜂养殖户外,千方百计节省单位办公经费2万余元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还为该村养羊和养牛大户协调养殖帮扶资金6万元,帮扶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 

“走亲戚”

  通讯员 周清华

  今年6月16日,陕西鼓风机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建轩一行再次来到紫阳县焕古镇,与7年前不同的是,他们此次来不是带着任务结对帮扶,而是怀着对焕古镇深深的感情来“走亲戚”。

  2010年5月,陕西省开展了新一轮“千企千村扶助行动”,陕鼓集团扶贫联系点由焕古镇焕古村变更为腊竹村,结成了新的“亲戚”。在开展对口包村扶贫之初,陕鼓集团就立下了“不脱贫不脱钩”的“军令状”,按照“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资金、带着真心”的工作原则,给村里送“资金、人才、思路、希望、爱心”,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三年中集团的工作人员累计到村上来了500余人次,为村里累计投入了近200万元的帮扶资金,村里建成通村公路10.3公里,新建了码头、社区活动中心,1000余人使用自来水,电网高低压改造全面完成,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腊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帮扶期已满,但陕鼓集团仍承诺每年资助腊竹村10万元,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崇德向善 扶贫济困 —— 社会各界聚力扶贫共享发展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

  记者 郭飒

  2003年2月,市总工会成立了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随之十个县区也陆续成立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近三年来,市县区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共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29795人次,资助款物1015.32万元,为7891名困难职工子女提供教育救助657.29万元。

  自2003年以来,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共发放助学资金657.29万元,救助各类不同层次的困难职工子女7891多人次,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这也是市困难职工救助中心长期坚持的慈善之举。仅2014年的送温暖活动就在全市共筹集资金372.72万元,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2992人次,为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帮扶107人次。每年高温酷暑季节,援助中心都要筹措资金,购置防暑降温物资,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近三年共投入资金近10多万元。

做妇女儿童温暖的“娘家”

  记者 郭飒

  9月18日,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众多爱心妈妈的陪伴下显得格外开心。这一天,市妇联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妈妈关爱孤残儿童活动,并送去了260箱、价值48.69万元的爱心奶粉,同时也给他们送去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近年来,市妇联始终牢记使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给众多有困难的妇女儿童带去家的温暖。

  2011年,市妇联争取何崇本春节慰问贫困妇女项目资金20万元,慰问贫困妇女200人。在2012年的“牵手行动——情暖灾区贫困妇女家庭春节慰问”活动中,共向全市240户贫困妇女儿童送上节前慰问金和节日礼物。2013年,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全年争取妇女之家、儿童成长家园、贫困妇女儿童维权救助等项目资金218.5万元,为数万名贫困妇女儿童送去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

为梦想插上翅膀

  记者 邹秉融 通讯员 周强

  “我叫红静,女,18岁,今年以554分考入西安邮电大学。家里3口人,父母均为农民,母亲残疾,依靠卖菜维持生活,家中经济困难,面临升学困难,请爱心人士能给予帮助,助我圆梦大学。”2014年夏,在很多人的微博中,不时会闪现出这样的信息,共青团安康市委组织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借助微博宣传获得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

  近年来,团市委发挥内引外联优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第一民生工程”战略,以希望工程圆梦·牵手行动为载体,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力度,加深与社会爱心人士的联系力度,争取到“加多宝·学子情助学”、“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助学”、中国移动“爱心100”、纯山公益、市慈善协会助学行动、明日之星等项目资金近500余万元,帮助近1000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让爱心传递 让生命温暖

  记者 刘锐萍

  安康市慈善协会的前身是由一批老新闻工作者发起,成立于1998年的行业性慈善组织——广播电视慈善协会,这在全国是一个创举,曾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赞扬。2001年5月,为了适应撤地设市的需要,在广播电视慈善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康市慈善协会。

  安康市慈善协会是经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公益性民间社团组织,成立以来,以爱心为基础,以募捐为手段,以“安老抚孤、济贫解困”为宗旨,在全市持续开展慈善工作。近年来,按照“一手抓慈善项目合作,一手抓慈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全市已累计发展慈善志愿者2.4万名,其中市慈善协会发展6200名,建立慈善志愿者小组50个、慈善分会5个、慈善团队3个,近五年来慈善志愿者累计募集款物价值1180万元,志愿服务110万个工时。目前,安康市慈善协会已经成为我市会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慈善救助机构。

以爱之名 呵护童心

  记者 邹秉融

  2012年7月,在乡村道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之后,安康市援助少年儿童协会(简称援少会)的志愿者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汉滨区五里镇冉家碥村六组,11岁的小本(化名)正在太阳下等着他们。

  小本家只有两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遇到连雨天,小本家的雨水能淹没脚踝。因为房屋修葺是个大工程,志愿者们专门带来了彩条布,钉在小本家的屋顶上,这样下雨的时候,小本不用再去别人家找地方睡觉了,他妈妈也不用在房檐下坐一晚了。

  熊晓康、华荣娇、李厚璇……很多的孩子对这些志愿者心怀感激,很多的孩子因为这积少成多的援助改变了心态,改变了生活。

  自2012年安康援助少年儿童协会正式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助学帮困、心理疏导进家庭、普法进校园、援建校园亲情室、“弟子规”讲座等专题活动50场(次),80多名特困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在援少会志愿者的资助下重返校园, 1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物质资助和心理援助,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爱映红“半边天”

  记者 刘锐萍

  女人,自古以柔情、细腻著称,更多良好的形象评价是贤妻良母、持家过日子。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在职场上干事并把事干好的女性愈来愈多。她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强自立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忘以女性的心怀大爱来回馈社会,为我市的公益事业增添色彩。

  2009年8月,一个由企业界巾帼精英领衔的慈善组织——安康市女企业家协会慈善分会成立,发展到目前有会员109名,都是来自我市各行各业颇具影响力的女企业家。5年来,女企业家慈善分会的会员们以女性特有的爱心柔情,积极参与抢险救灾、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医助学、安老抚孤等慈善救助活动,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设立助学基金1800万元,为我市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5年来,女企协的109名会员在会长黄庆雪的影响和带动下,一边做慈善公益事业,一边通过女企协慈善分会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提升自我、相互扶持,既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且慈善且美丽、且行且远!

青春的力量和掌声

  记者 刘锐萍

  2009年1月14日,刚刚19岁、正在安康学院中文系读大二的白一彤,以97.6%的得票率当选陕西榆林清涧县高杰村村主任,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村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扎根农村,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安康学院对她的教育,尤其是慈善救助以及感恩社会方面的教育,这对她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

  其实,像白一彤这样从安康学院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还有很多,比如在“7.18”安康特大洪灾中英勇牺牲的罗春明,比如2006年从中文系毕业,现任广州市明珠中英文学校语文教师的陈显萍。他们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安康学院慈善分会在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普及慈善理念、播撒爱心种子,引导他们树立博学仁爱的价值观。

  安康学院的慈善事业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25年来,学院的学生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慈善事业始终没有中断,从最初的化学系到政治系再到中文系,由发起之初的化学系师生的一个系、几个老师、几十名同学,发展成全校师生近万名师生师生共同关注、参与的活动。2010年10月,安康市慈善协会安康学院分会成立,学院的活动内容也从单一的“安老抚孤”、“抚孤助残”扩大到开展“保护母亲河,一江清水送北京”等环保志愿活动。慈善,让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恩,让校园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翰墨温暖人心

  记者 刘锐萍

  2010年冬天,在岚皋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寒风呼啸,但10余名慈善书画院的老师们却忘记了寒冷,他们现场泼墨挥毫,用爱心写出了一幅幅书画作品,在岚皋县城进行拍卖后,将得到的善款为佐龙镇修建了一座慈安桥,解决了周边3个村200百多户人家的出行困难。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向灾区表达着关切与爱心。我市慈善书画院也向灾区捐助8万元的善款,这8万元全部是书画院的艺术家们用自己亲手创作的书画作品进行义卖所得。

  6年来,安康慈善书画院分别深入到全市10个县区免费举办书画培训班20余场次,义务赠送书画作品以及春联百万件、为省书画协会培养书画新人3000余人,受到省慈善协会、省书法协会、省慈善书画院的多次表彰奖励。

我心有你 助人悦己

记者 刘锐萍 通讯员 张强

  2013年,在“安康好人”——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一个名叫“老婆婆”的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之所以关注,不是因为她的职业,更不是因为她的长相,而是因为她做的事情确实太感人。

  “老婆婆”名叫王瑛,是义工联的带头人,在她的领导下,义工联由2006年起30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注册会员320名,建立网络公益交流群10个,实施大型公益活动1000余次,募集物资及爱心资金累计3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累计5000多人,其中一对一长期资助300多人,服务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人数50000余人,累计参与公益活动人数达10万余人。为构建和谐安康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随着义工联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安康市乃至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社会公益组织之一。8年来,在王瑛会长的带领下,义工联合会由一个仅靠网络QQ群联接的松散型组织,发展成为一个正式在安康市民政局注册的规范、专业化发展的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