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亲历者讲述:这些年我们保护大运河有多努力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十年间,大运河沿岸地区共同发力,保护好“大运河”这一河清水。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新华网专访了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扬州大学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原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解析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假如中国没有大运河会怎么样?
有人说大运河古朴,
园林碑亭,古道老街,一步一景;
有人说大运河娇美,
莺歌燕语,杨柳依依,诗情画意;
有人说大运河博大,
河脉纵贯,廊道叠桥,融通世界。
此河通南北,此河兴百业,
此河连古今,此河盛中国!......[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 |走进江南运河第一闸——谏壁船闸
6月26日,新华网记者跟随“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江苏省镇江市谏壁船闸。谏壁船闸北临长江、南接运河,是苏南运河上唯一直通长江的复线船闸,常年有苏、鲁、皖、沪等13个省市的船舶通过,被称为“江南运河第一闸”。......[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一起打卡中国漕运博物馆,看古代“水上物流”有多发达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日,新华网记者跟随“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江苏省淮安市中国漕运博物馆及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追寻千年漕运文化的起伏传承,感受“运河之都”的传奇魅力。......[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一条大运河 半部华夏史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随着一处处遗址的发现,一件件文物的出土,对运河故道和历史遗迹研究逐渐深入,历史的面纱被缓缓揭开。(隋)隋炀帝牙齿,现藏于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博物馆这是一颗距今1400余年的牙,齿冠黄色根部发黑,牙齿上还有个黑色的蛀洞,这颗......[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更多详细]
第一视点丨之江评: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她在地理意义上联通南北,从精神层面贯穿古今,绵延成数千年的中国文脉,生动诠释和有力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MV《漂来的人间》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人民网、扬州市委网信办、扬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主题MV《漂来的人间》。“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人民网等单位承办。活动于2024年6......[更多详细]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 | 奇迹之河
千年大运河连通南北、贯穿古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人类创造的地理奇观更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人文史诗水利万物融汇贯通和合共生万象更新水脉不朽,润泽万象民生文脉传承,创造自信未来千年运河万象更新......[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
赤峰,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名贯古今,其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赤峰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锡伯河畔,是一座集研究、收藏、展示、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历史类博物馆。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和睦共生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极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它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处,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承德博物馆是承德市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其常设的民族团结展,生动展示了清王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团结政策......[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大河汤汤 华夏根魂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河南郑州,坐落在黄河岸边的黄河博物馆以黄河自然史、黄河文明史、黄河治理史为主要展示内容,是承载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弘扬黄河历史文化、开展环保生态教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场所。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汇通天下 自信自强
平遥古城,商道先驱,文明故里。这里是晋商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日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先河。 日昇昌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它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开山鼻祖,曾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殷墟探源 文脉绵长
殷墟博物馆新馆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总书记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在殷墟众多的考古发现中,甲......[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土地里竟埋藏着成千上万件青铜器、玉器、象牙……这就是三星堆遗址,它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海丝”文物 见证繁荣
视频见原链接 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56647 夜幕降临,北部湾畔,一座“渔港”华灯初上,点亮了这里的雕栏玉砌。傍晚六点,西班牙姑娘克劳迪娅换上了颇具西域风情的服装,开始了她今晚的演出。克劳迪娅参演的戏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广西合浦这座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的故事。距离......[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汉风汉韵 源远流长
......[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荆楚之声 古今交响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是展示荆楚文化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2018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华的外国领导人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近年来,新技术、新手段、新创意的运用,吸引更多人走进湖北省博物馆,认识荆楚文化、中华文明的灿烂。湖北省博物馆依托馆藏精......[更多详细]
【文脉华章】习言道|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问题,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更多详细]
文化新观察|“打卡”中国遗产地,看五千年文明之美
泱泱华夏,历史悠久,文明博大。57项世界遗产、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星散于华夏大地,述说着民族的历史,激荡起文明的交响。何以文明?何以中国?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遗产......[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巍巍城垣 古都焕新
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西安城墙,仿佛一位坚毅威武的卫士,千百年来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2015年2月15日夜里,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西安城墙,听取了西安城墙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了......[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藏乡古韵 雪域新潮
平均海拔3650米,全年平均日照3000多小时,这里,是世界屋脊的心脏,是名副其实的“日光城”,是无数人心中的“诗与远方”,这就是拉萨。若要同时聆听拉萨1300多年的历史回音和日新月异的时代脉动,绝不能错过——八廓街。八廓,藏语意为“中圈”,是一个围绕大昭寺形成的圆形街道......[更多详细]
让文明之光照亮复兴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九曲黄河气势磅礴、滚滚长江奔涌不息、万里长城蜿蜒巍峨、京杭大运河贯通古今……这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中华文明,延续着千年文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更多详细]
跟着总书记探寻中华文明|千年瓷都 薪火相传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千年窑火不熄,文化源远流长,在景德镇,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都独一无二的城市里,一处处陶瓷文化遗存诉说着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故事。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他先后走进南麓遗址、......[更多详细]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中国人极其智慧地把节气和生存、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节气把握时间规律、指导农耕生产。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更多详细]
共 114 条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安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