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三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才能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一、 高举旗帜,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改革再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先要全面把握《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原则、重点任务、根本保证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牢记到建国80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时间节点。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列入指导思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七个聚焦”之一,制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其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重点”“先导”“支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破除与新发展理念不符的体制机制弊端。《决定》提出以制度破题,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制度和规则层面用好以开放促改革宝贵经验,既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法治和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制度保障。
二、聚力“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任务的第一条。“高水平”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和成熟定型,而且为“六个必然要求”所必须。聚焦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核心问题,处理好五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协同性就是高水平。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举措,非公有制经济在《决定》中出现4次。在第5条: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在第32条: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特别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必将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决定》提出一些重要立法修法任务,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宣示法治经济的本质与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彰显“精准发力”与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追求;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高水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高水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改革中以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必须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任务。深入推进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厕位“民生六位”建设。民生也是生产力,生产力溯源于消费需求的挖掘和揭示,抢抓《决定》中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的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机遇,推动民生经济补短板,一头项目“补短板”加大经济投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头是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实现高品质生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深入推进民生和社会保障制度、民主法治、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领域改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创新理论武装,对标对表,为幸福安康添动力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明确要求,要突出以学增智,绝不蜻蜓点水,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完成政治任务。全会要求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检验成效的最重要指标。
对标对表《决定》部署要求,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把全会精神学习与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效、与深化“三个年”活动及各地下半年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在经济、民生、生态与文化各领域,凝心聚力投身改革优环境,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发挥好重大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利长远增后劲作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落实。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强化统筹协调,聚焦幸福安康与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的重点问题,发展壮大富民产业、特色产业、专精产业的焦点问题。守正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改革事项,确保安康现代化产业体系中“3个千亿产值产业+5个百亿产值产业”目标时间表更明晰、蹄疾步稳;以问题导向谋划改革,牢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更加关注民生领域改革在安康的创造性落地,推深做实建设紧密型“三个共同体”。更加积极深入关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动向,以“千万工程”经验引领,持续深化“兴产业、建社区、办工厂”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各种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全局视野谋划改革发展。《决定》给“十四五”后半程和“十五五”规划勾勒一个路线图,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更要从中看准厘清发展的趋势与重点,立足安康“十四五”中期评估实际,持续深化对市情和发展定位的认识,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前开展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安康实际的前瞻性发展研究与谋划,更好融入和服务全省全国大局。
(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