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舟 陈潇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为抓手,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基本路径,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企业主体原则,全力打造安康“绿色优质农业牌”,实践探索出“一个生产基地、一个经营主体、一个特色产业、一套质量标准、一套监管体系、一套追溯系统、一个产品品牌”的“七个一”全程质量管理模式,成功培育了一批安全优质、美誉度高、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精品。
一、安康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全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56个、有机农产品4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7个、特质农品60个、良好农业规范技术体系认证(GAP)32个、全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经营主体54个。平利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汉阴县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重点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现有各类正常运营的农民合作社36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1家,省级示范社77家,市级示范社218家;已建成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170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4个、市级497个、县级园区1166个。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不断增加,为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提供了更多的申报主体资源,促使以绿色食品、地标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向优势带集中,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生产方式不断转变
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特征,获证主体中80%为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推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70%的获证主体优先选择使用生物或者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减少了对农产品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主体通过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储运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从而确保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证过程,实质上是对生产主体进行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的过程。在省市农业部门专项检查中,绿色优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背书,有利于农产品快捷入市,提升品牌溢价,促进产品销售。
二、安康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速度较慢,竞争实力不强。近几年,虽然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迅速,但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的主力军——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整体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作用有限,很大程度限制了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少数产品营销能力较弱,品牌效益较差。少数获证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有名无牌”,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部分农产品品牌多、杂、乱、小,难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市场销售处于自发状态。有些企业不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及包装,加工包装档次低,对品牌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规划,品牌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部分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获证产品用标率低。从部分已获得认证的企业来看,由于标志使用增加人工成本与初级农产品低盈利性的矛盾,使得申请人用标积极性不高;不敢用、不会用、用了但不规范及超范围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四)个别地方重视力度不够,扶持资金匮乏。个别地方重认证申报轻证后监管和品牌宣传,缺乏必要培育引导和政策支持。部分县级认证机构对产地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把关不严,培训不到位。经营主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三、安康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通过顶层制度设计、项目带动和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包装标识和质量安全品牌认证。抓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富硒)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富硒+有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制定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标准。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市场有监测、全程可追踪,夯实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基础。
(二)增强政府服务功能,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健全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工作技术服务体系。为认证主体提供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和质量标准,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服务,保障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二是要加大对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证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维护好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信誉和形象。三是着力构建全市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检查员、监管员、内检员常态化培训考核和交流研讨新机制,不断提升认证机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要重点培育外向型、支柱型龙头企业,凡是市场潜力大、加工层次深、科技含量高,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带动力的认证企业就应给予扶持培育,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五是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认证产品的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以奖代补机制;对产品质量好、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以提高企业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和宣传推介
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自媒体等线上平台,开辟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专版和专栏,大力推介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特别要加大安康已获得“国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力度,聚力打造“秦巴优品·硒有安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全要素品牌体系;在安康城区和其他省会城市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和直销窗口;组织获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绿博会等展会,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安康特色富硒绿色优质农产品,提高消费者对安康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晓率和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