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金州美食
陕南浆粑香
2025-08-01  来源:本站原创

 □张朝林Fe4安康新闻网

秦岭巴山怀中的陕南,是盛产玉米的,待到桂子飘香的时候,父亲就要打来电话,就简单的一句话:“你妈妈把玉米粒泡好了,等你回来磨浆粑哩。”Fe4安康新闻网

遥远的记忆里,浆粑上桌的时候,也就是月圆的时候,母亲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提前磨好浆粑,待到中秋节这天晚上,母亲就开始蒸浆粑了,等到锅里飘出甜香味,浆粑蒸好了,一轮圆月刚好升起来,挂在院头的桂花树上。桂花树下是团圆的桌子,摆着月饼、水果,主打是糍粑了,巧手的母亲把糍粑做成菱角形、圆月形、爱心形。月光静静地从桂花树间泻下来,照在圆桌上,一家人围在桌前,嗅桂香,吃浆粑,赏明月。母亲讲过多遍的《嫦娥奔月》,大妹子闹着还要让母亲讲,讲着讲着,一圈彩云围过去,裹住了月亮,大妹子高兴地说:“嫦娥姐姐出来啦。”Fe4安康新闻网

我工作在三百多公里之外巴山深处,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可是每年的中秋节,再忙也要回家,一是团圆,再就是为的是那一块浆粑,父亲年老了,推不动石磨了,磨浆粑的任务自然落到我身上。Fe4安康新闻网

丰收的老玉米,堆满堂屋,是一座金色的宝山,闪着光,散着香。那些似老非老的玉米,被母亲挑拣出来,一粒一粒地剥下来,在清水中洗几遍,再浸泡之后就可以在手推石磨上磨浆粑了。Fe4安康新闻网

母亲把石磨清洗干净,拿来推杆,石磨下放好接浆粑的木桶,我摇推杆,母亲灌玉米,弟妹们圈在石磨周围,石磨摇,嗡嗡叫,淡黄的浆儿糊糊从磨缝里溢出来,飘散着玉米的甜香,大妹咯咯笑,用食指蘸一点浆粑糊糊尝,咂巴着嘴,母亲笑呵呵,戳了一指头大妹子,就唱起了歌谣:“摇石磨,摇石磨,吞下玉米笑呵呵。转呀转呀转呀转,洒下玉浆流成河,做成一个圆馍馍,邀请嫦娥吃一个。”Fe4安康新闻网

浆粑磨完,现在的活路就是父亲的了,大大小小的土坛子,洗净,晾干,父亲就一勺一勺地装,等待装完,盖上盖子,抹上厚厚的黄泥巴密封,一坛一坛搬到阴凉通风的后屋,这就是以后几个月的口粮。Fe4安康新闻网

母亲要留上一盆做浆粑馍馍的,母亲将盛在黑土盆里的浆粑糊糊搅拌均匀,这时候,再舀来一碗米粒甜酒倒入,轻轻搅动,慢慢拍打,拢成一个凸面的小山丘,恰似一轮镶着黑边的满月,丰盈盈,黄澄澄,一拍黑土盆,颤悠悠。捂上被单,放在阴凉处发酵一天,等到飘出玉米的香甜味就可上蒸笼了。Fe4安康新闻网

母亲做的浆粑馍,有甜味、咸味、麻辣味,都是我的最爱。干荷叶用温水泡开,剪成不同的形状备用,浆粑糊糊里勾兑蜂蜜,包裹时再丢进几粒莲子和枸杞,至于咸味、麻辣味,母亲在浆粑糊糊里掺上花椒粉、蒜蓉、葱花、苜蓿、姜米、红椒、绿椒、瘦肉丁,用线缠紧,甜浆粑馍形状落成,可以上蒸笼了。Fe4安康新闻网

我给添火,母亲给看气,弟妹们围在灶台。灶膛的火,噼噼剥剥在燃烧,呼呼啦啦在欢笑,一股一股的火苗子,冲出灶膛,弯成一个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问号,这时候,蒸笼下的水开花了,咕咚咕咚地闹,锅四周跳跃着水珠,好似盛开的雪莲花,簇拥着蒸笼。“扯火,让余火慢慢蒸上十分钟!”母亲一声令下,我赶忙捂灭了明火,等待浆粑馍最后的裂变。Fe4安康新闻网

真是奇怪,用荷叶包裹蒸熟的浆粑,奇香无比,荷叶的清香、玉米的甜香、米酒的醇香、调料的香味一起爆发起来,刺激人的味蕾。弟妹们喜欢吃甜浆粑,剥开浆粑馍,月亮形状的浆粑,黄亮黄亮的,其中的调料裹在其间,偶尔就成了桂花树、玉兔,还有红的、绿的、黄的调料就成了彩云,妹子拿在手中,端详老半天舍不得咬一口。Fe4安康新闻网

浆粑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熬浆粑粥,陕南人最爱的。封存好的浆粑糊糊,可以存放多半年的,吃的时候敲碎糊上的黄泥,解开盖子,就有一股酸酸甜甜的浓味道冲出来,这时候的浆粑糊糊变得金黄金黄,起着透亮的黏液,舀上一瓢,在开水锅里熬,等到黏稠就好了,这种浆粑粥,甜中有酸,酸中有甜,酸甜可口,十分开胃,一口浆粑粥,一片腊肉,或者一口土豆粑粑,或者一口清炒四季豆,是一种最美的享受。Fe4安康新闻网

“卖——浆粑馍儿!”如今一年四季的大街小巷都有兜售的,喜欢浆粑馍馍的陕南人,总要循声走过去,挑拣自己喜欢的味道。小餐馆、大酒店也不甘落后,让浆粑馍馍、浆粑糊糊走上餐桌,成为南来北往秦巴游客必点的佳肴,吃出浓浓的乡愁。Fe4安康新闻网

 Fe4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