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龙
淤满泥沙的八一水库,先由银白的河滩变为绿色的湿地公园,我曾为之赞叹。如今,又在青山绿水间崛起了茫茫苍苍的两千亩柳林,我更为之感叹。
近年来,随着这块大柳林的出名,时常有人咨询我这松坝人,如何去松坝拍照、垂钓、划船、赏荷、吃鱼、逛柳林,我便以主人心态,自豪而又热情地给西安、安康的朋友介绍:若走西康高速公路,一到汉滨区谭坝镇的“谭坝”出口即到;若走“五茨公路”,过谭坝镇政府四公里,即到松坝社区;若从傅家河逆流而上,走完黄石滩水库,见到八一水库的库坝,你就到了!我给指了行车方向,还不忘介绍一下峡谷地貌,追加一句:当你越过一道山包,惊叹“到了”时,一定是蓦然撞见满目绿柳,一定是声音如柳条摇曳般的在风中呵呵呵地惊叹着。
是的,民间火传的“松坝柳林”,就是八一水库的库容淤积区。1958年为建设安康“第二粮仓”而动工的这一全省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安康县三万多名民兵,实行军事化作业,故而名为“八一水库”。1976年建成配套渠系,灌溉傅家河下游两岸五里、关庙两区三万多亩农田。后因“以粮为岗”年代的毁林开荒,导致山洪泥石流淤积,库容逐年萎缩。1998年的傅家河上游茨沟、东镇一带的特大洪灾,一次性把七成水域淤成与坝顶高度相当的沙滩,致使库容只剩四分之一。2000年在其下游动工兴建黄石滩水库,库容为其三倍,灌溉七万多亩,且为安康高新区的水源地。由此,八一水库成为黄石滩水库的“库中库”,其巨大的淤沙区成了草木丰茂的湿地,覆盖湿地的柳林成了松坝的地标。
柳林的绿色波浪平平铺展开来,铺成了微风中延绵的波涛,从松坝老街第三条街道的东口起波,漫过赵家梁与后沟形成的大湾,便直直逼近库坝,与库区仅剩两千米长的水域相衔接,由此形成了一道弓形景观:上游的水是柳林正中的一道“直排河”,中游的水是柳林南边的“护林河”,下游的水是与柳林交融的“林下河”。
站在库坝南岸、南坡梁山头俯视柳林,便见不同水域的林子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上游因为河流居中,湿度均匀,柳树高度相等,微风吹拂的柳叶绿中泛白,似是两张相谈甚欢的笑脸;中游因为河在南边,沙地湿度不一,近水区的柳树显得瘦高少枝,中部则个头稍低而树冠较大,北部的树形则略显干瘦与矮小;下游的柳树长在水中,水下的躯干从一寸到一丈多深不等,或因主干从小就为伸出水面而努力上长,显得细长、干瘦,枝条不多,且条型不垂,就那么短小的几枝扎在树尖,把垂柳长成了杨树的样子。
友人问我:这一带的柳树是否为“杨柳”?我说不是。因为,杨柳亦为河柳,也叫垂柳。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则故事:隋炀帝登基后,为兴水利而下令开凿通济渠,且在堤岸种柳。两岸垂柳,一路景观,隋炀帝看后大喜,便命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全面种柳,并亲自栽植。当柳林的护岸、固土、防风、绿化作用受到百姓称颂,隋炀帝欣然御书,赐柳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由此,垂柳便有了“杨柳”之美名。听到这个掌故,友人兴奋,要求到柳林之中去体验一下水上观柳的乐趣。
家乡朋友的一个电话,我们便有了到库坝去乘船游览柳林的便利。当一叶小舟荡入水库,只见水色如墨,船太公说坝边水深百米,养有鱼虾,其间当地的野生鲤鱼、草鱼多为六七十斤的大鱼。我们逆水行舟,两边水花不断,不时有鱼跃出吸氧,从那巴掌大的鱼肚白判断,基本都在四五斤重。因而,两百里傅家河流域传遍一句名言:黄石滩水库的水清,八一水库的鱼肥。知情者明白:有八一水库来拦截泥沙与污染物,黄石滩的水当然清亮;有这湿地的沙、土、水、草、树、鸟相融共生的优质生态,自然会水肥鱼肥!为此,西安商人要来投入巨资开发高品质的湿地公园,带动松坝社区兴旅致富,政府为护黄石滩水质不受污染,要求松坝湿地只保护不开发,确保安康江北的水源清洁。
我们进入柳林,便在双手合围、一尺多粗的树木之间穿行。这里只有树,没有草,干净的连浮萍都没有。那些端直的柳树,让人感叹于他们为挣脱水淹之困的积极向上。当他们长成了不垂之躯,那些为争阳光雨露而昂首向天的枝条,让人仿佛看到了人世间那一行行奋进者的阳刚身影。
相对于水域之中“水柳”们的阳刚之气,看到沙地中的“沙柳”,便看到了阴柔之美。其身高六米左右,躯干多为一尺之围,一株株枝条下垂,一片片叶型呈条。由此上行,细看柳色,每株都有三种色泽:树身黄中带黑,枝条青色,叶子绿色。如此色彩分明,让“水柳”那种病态的暗淡,更显得生存不易,生命可贵。
在中游区域,我们弃船上岸,登上木质栈道,便进入一片荷塘。这种引河水入沙凹,利用自然地形而种植的百亩荷塘,因土肥水肥而荷叶硕大。透过那雨帽般的荷叶、红白黄相间的荷花,去看四周密布、丝线般的柳林,让人自然想到了青纱帐,想到了诗与远方,想到了那个年月的火红青春。于是,我们重新上船,划入荷塘,唱起《采莲歌》,去做采莲人。
执一饼莲蓬,上到北岸,看到柳林中的帐篷、树干间的吊袋,知道有游人在此小憩,我们不便深入,静静地向西步行。那些生于林下的野草,以花卉的姿态给我们报以热情的笑脸,以药材的名义显示着生态的价值。而从草丛中飞出的鸟儿,则让这里生机盎然;在柳枝上鸣叫的知了,更使这里妙趣横生。当一只野兔子奔入视线,一只锦鸡飞出视野,我们为这里的生态和谐而由衷点赞,更为松坝人高度自觉的生态意识而致敬致谢!
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当新世纪的春风吹入安康北山的松坝小盆地,人们看到:下游的黄石滩水库动工兴建了,此地的八一水库已被放弃了。于是,有人闹着要返库,有人闹着要分地。他们的理由是:当年修建八一水库,不仅毁了傅家河流域最繁华的这条三里长街,而且占了河谷的两千多亩良田,从此松坝无松无坝,两千多人分迁于两岸山地,以致1996年撤区并乡把松坝乡并入谭坝镇时,这里的人们差点闹了起来。但当此地因西康高速公路留了上下囗,要建五千人大社区及北山地区最大移民安置集镇时,这里的人们安静下来,与外来人口共建家园。因此,当有人要瓜分库坝的沙地时,一帮年轻人挺身而出,他们不争不吵地砍来河边柳枝,截成一两尺的小节,一节一节插入沙地。一场春雨,一粒新芽;一缕春风,一片新叶。到了当年夏秋,已是满沙坝的柳苗。一两年下来,人工栽植加根系繁殖,便是密密麻麻的两千亩柳林。于是,有记者做文章,说松坝人环保意识强;有领导来调研,说松坝人顾大局、讲奉献。而松坝人却不给自己贴任何标签,只管为这一坝柳林去撒花籽、放鱼苗,千方百计地美化着,呵护着。
忽一日,网上发出直播视频,把松坝改名为柳坝。松坝哗然。有人仰天发问:难道我们这千年古镇的美名说没就没了吗?有人无奈叹息:松已无,柳已兴,坝更美,柳坝就柳坝吧!见多识广的龙三爷给爱玩抖音的孙女说:坝是老坝,柳是新景,就叫松坝柳林吧!
于是,松坝柳林声名远播,成了安康北山的生态新宠、绿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