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游玩安康
走进天宝
2024-02-07  来源:本站原创

石昌林ejB安康新闻网

天宝,一个美好的名字,注定要属于一个美好的地方!ejB安康新闻网

清晨,车辆在十天高速出安康,往白河行驶一个小时后,从双丰出口下高速,沿水泥砂石铺成的蜿蜒曲折的村镇公路,经西营过仓上,顶风冒雨,一路攀爬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快吃中午饭的时间了。一路上,我们的大脑不断地发挥着想象——天宝,物华天宝,该是怎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啊?一路上,虽然道路积水,车辆颠簸,但车窗外的美景却让我们目不暇接,心情愉悦,兴趣盎然。ejB安康新闻网

车行一路,最吸引眼球的要数那些古梯田了。在人声鼎沸的村镇与村镇之间,在恬静优雅的小洋楼与小洋楼周围,古梯田这里一块儿,那里一堆儿。它们或巍然屹立于重峦叠嶂与河谷纵横之中,需我们仰视可见;或崛地而起在青山绿水之间,使瘦硬的地表呈现出丰满的姿态,贫瘠的山坡有了肥沃的土壤;它们大都模样近似,呈半圆弧形,底大口小,一层层石头堆砌,一排排拾级而上,用亘古不变的坚毅表情,给予耕耘者以收获幸福的勇气和信心。ejB安康新闻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谷雨时节的绵绵细雨飘落在古梯田里,古梯田一片青翠欲滴。茶园里,头道茶刚刚采摘过,二道茶迎着春雨,正铆足了劲儿生长;坎边的桑树也不甘落后,它们扭动腰肢,让嫩绿的叶仰起头,大口吸吮着这天赐琼浆;烟草、黄姜等低矮植物簇拥在地里,静静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桃、李、木瓜、板栗等各种果树成群结伴,在春雨的合唱声中开枝散叶、果实累累。ejB安康新闻网

在一处山势巍峨、云雾缭绕的地方,汽车引擎的轰鸣声骤然停歇,天地瞬间安静,天宝村到了!此刻,一行人站立在云端,远眺白云生处人家,有炊烟袅袅升起;俯瞰脚下绿色深渊,郁郁葱葱的古梯田一层层、一摞摞叠加而上,仿佛正努力地伸长臂膀要与我们握手拥抱。ejB安康新闻网

好一处秦楚边城,好一个水色白河!目光所及,江山如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身心早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ejB安康新闻网

“白河本不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这里山大沟深,自然环境险恶。这里平均坡度为28度以上,仅有的29万亩耕地分布在25万块的沟壑里和山坡上,平均每一块不到1.2亩,多数土层只有30厘米厚,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白河人均耕地面积0.06亩……”ejB安康新闻网

在位于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的天宝梯彩农园景区的“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展馆里,随着讲解员小姐姐声情并茂地解说,白河以及白河人的前世今生,丰碑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ejB安康新闻网

昔日的白河有俗语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这是秦巴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为了有效治理这种地质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地缘缺陷,造福后代子孙,白河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学大寨,修梯田;石坎坎,金碗碗,质量标准第一关。等高石坎,水平连片;坎子坚固,地面平整;深翻尺五,活土盖面……”白河人民用双手、双肩、双脚不断延伸着石坎坎。从1972年至1993年,白河人民累积投劳5000万个,移动土石方1.4亿立方米。二十余年的修田造地运动中,白河人抱定愚公移山的气魄,“家家门上锁,户户无闲人”“锅灶地头架,干粮树上挂,两头不见天,中午不回家”,硬是用石头垒出了共计3.5万公里,相当于7个万里长城长的石坎坎,造出了水平梯田23万余亩。彻底改变了昔日“雨涝三天光石板,天干三天地冒烟”的生存困窘。最终让“石坎坎”变成了“金碗碗”……ejB安康新闻网

什么是“三苦”精神?就是“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精神!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三苦精神”作为一座伟大的史诗级丰碑,必将激励后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ejB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