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老街 汪龙涛 摄
游人如织 陈晓琴 摄
老街之趣 陈晓琴 摄
国家级旅游休闲区 许兵 摄
记者 吴苏 通讯员 孟少猛
东临红河、南依汉江、西接敖水、北枕珍珠,这便是汉江石泉古城在地理上的位置,呈现出“秦巴拱卫、四水绕城”的壮丽景观。根据史料记载,因为历史的变迁,汉江石泉古城归纳为五个时代,始于西汉、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毁于民国,恢复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曾经的汉江石泉古城,熙来攘往、人气颇旺,不仅商贸繁华,更是一处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街市原本临江而建,先民自古逐水而居,于是也就有了池河莲花古渡、后柳油房坎、喜河梅湖街、熨斗筒车坝和两河三县镇等水旱码头与古城枝蔓相连。翻开岁月的长卷,千年古城和这些古镇一道,于红尘起伏中演绎出一段又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酝酿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宛如深巷中的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进入新世纪,时代发展又为石泉古城焕发生机活力注入了新的动能。多年来,石泉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全县自上而下,围绕旅游产品的建设打造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石泉古城作为承载人文历史、乡土情怀的重要建筑名片,在十余载的高起点规划中,以传历史文脉、促四态融合的理念和保护文物、修新如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其外观面貌、建筑布局、游览环境提升改造,形成了外美内秀、形神兼备、古韵犹存的风貌。而今,行走在石板路铺就的古城内,两旁商铺林立、十分热闹,每到节假日,层出不穷的文旅活动和源远流长的老街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共同感受国家AAAA级景区的多彩魅力。常态化的将军巡城、县令审案、将军迎亲、县令巡游、汉调二黄、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节目,以及秧歌、旗袍汉服展演、烟火集市、民乐新奏等各类文化活动,让游客有了“穿越”到古代的感觉,亲身体验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深入汉江石泉古城的核心区域秦巴老街,显著的明清特征为其增添了浓厚的古韵。这条老街也是石泉县地域文明的发祥地、人文风貌的特色区、汉江古码头的中转站。整条街道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500余米,常住居民0.78万人,是陕南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一街十六巷,北高南低,呈鱼骨状布局,廊道通畅、江城贯连,是一条古风依旧、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景区。
漫步在青砖黛瓦、飞檐吊角的徽派建筑中,时间仿佛倏然凝固,视线穿过马头墙、雕花窗,斑驳的光影从建筑的缝隙中穿透下来,赋予了老街一份轻灵之美。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上店铺林立,40多家个体经营户落户老街,从事餐饮、茶馆、文化娱乐、小百货零售、土特产销售及旅馆经营等行业,让老街焕发出勃勃生机。矗立城中的东西城门、禹王宫、江西会馆、石泉老县衙等标志性建筑早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能工巧匠的修复,在今天虽不必承载原有的功能,却以文化的辉光,映照着每一位到此游览的来客们。除此以外,仄长的水巷、戴家巷、簧学街、常胜巷夹杂在建筑的缝隙间,幽深如梦、古色古香。
从高处俯瞰,整条老街如游龙静卧在汉江边,远眺着如黛青山、粼粼碧波。跨越千年时光,汉江石泉古城历经时代起伏,见证江山更迭,在今天以新的面貌和内涵矗立于此,成为这座山水之城最鲜明的文化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