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玉
瀛湖以水出名,弯弯绕绕的湖泊,大大小小的岛屿一一拆开就是一篇散文的单独自然段。
我们抵达瀛湖时,晨光正从山头的褶皱里溢出来。一缕淡黄的光斑,瞬间铺满湖面,晨风吹过,泛起一层层的波光。
站在翠屏码头的石阶上,一眼望去,湖水铺成了一幅没有边际的蓝绢,不是那种锐利的湛蓝,而是被云雾洇染过的、带着青灰色调的幽蓝,蓝的微观曼妙。
初见瀛湖,像是见到多年未见的初恋一般,有些怦然心动的隐隐感觉。那蓝的水、绿的草木,都一股脑地点缀在瀛湖的沟沟峁峁,有水便有了灵气,有草木绿植便有了活力。瀛湖不仅仅是一团有活气的水,更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临摹绘本。
瀛湖对岸的山是朦胧的。秦岭巴山的余脉在这里低眉颔首,连绵出无数山峦沟壑,浸在晨雾里若隐若现。那些被雾气浸润的山体,绿得格外温润,深绿、浅绿、翠绿和墨绿交织在一起,如同画家的调色盘泼上去,在天地间晕染出一片苍茫的绿意。偶有几只白鹭从水面掠过,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清越而悠长,为这静谧的画面添了几分灵动。
我们脚步第一次踏上湖边的栈道,鞋底与木板相撞的“咚咚”声,竟像是与瀛湖的心跳达成了某种默契,它在这儿等了太久,而我们,终于来了。
还未登上翠屏岛,站在亭台相连的廊桥,尽收眼底的是湖边的曲水拍岸,一浪没过一浪,撞击着湖边的岩石。湖边步道被大片大片苍翠的绿植包裹,大多是翠竹,还有少量的灌木丛,一股绿植的清幽扑鼻而来,走着走着,有种忘我的感觉,仿佛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山水皆是自我,自我皆是山水。
瀛湖的美,是一首流淌的长诗。
这里的水,承载着安康的文脉。秦巴的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站在湖边,仿佛能看见李白“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的豪迈,能听见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而瀛湖,将这些诗意都揉进了自己的碧水清波里。春时,湖水涨满,岸边的油菜花盛开,金黄与碧绿相映,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夏时,荷叶田田,百花绽放,清香四溢,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秋时,湖水澄清,两岸的山林染上了斑斓的色彩,倒映在水里,像是打翻了油彩的颜料;冬时,湖面薄雾弥漫,远山如黛,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梦里水乡,瀛湖一年四季都在画里。
瀛湖的水,也孕育着生命的奇迹。湖中的水草随波摇曳,岸边的芦苇荡里,藏着无数的飞鸟,划船而行,大概会“惊起一滩鸥鹭。”瀛湖水底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千百种鱼类在水草间穿梭,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下世界。而湖边的植被,更是因这湖水的滋养,长得格外茂盛。那些藤蔓沿着岸边的岩石攀爬,那些野花在草丛中绽放,那些树木在湖边扎根,枝叶垂入水中,与湖水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话。
山水一程,人生不过尔尔。时光在瀛湖的水面上轻轻流淌,带走了岁月的痕迹,却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我们见到一对老夫妻在湖边漫步,手牵着手,看着远处的风景,脸上带着宁静的微笑;我们见到孩子们在岸边玩耍,追逐着浪花,笑声在湖面上回荡。我们也见到一位画家支起画架,对着眼前的美景挥毫泼墨,将瀛湖的美定格在画布上。这些瞬间,都是瀛湖写给世界的诗行,平凡而温暖,却又让人感动不已。
来看过瀛湖,就觉得瀛湖山水简单,不繁杂,山水中孕育草本、鱼虾,这些微小的生命,让一山一水有了生命
离开瀛湖时,夕阳正将湖面染成一片橙红。回头望去,湖水在暮色中轻轻荡漾,远处的岛屿渐渐模糊成一个剪影,唯有岸边的灯火,星星点点地亮起来,像是瀛湖在向我们挥手告别。我忽然想起《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我们而言,瀛湖便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藏在秦巴的深处,用一片碧水,一份宁静,一种温柔,打动了每一个来过的人。来过瀛湖,是山水的馈赠,是时光的礼物,更是心灵的归处。
此刻,远方的瀛湖,在静水流深,划船的船娘轻吟着属于自己的歌谣。而我们,开始期待,下一次与瀛湖的重逢,瀛湖在水一方,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