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鹏
入夜,走过县城廊桥,风从围栏处追过来,彩色宫灯随之左右摇摆,朦朦胧胧的灯影折射到河里,在波光粼粼的河面泛起一道道金色的光影,远处,一轮圆月横亘在婆娑的云影与高楼间,此时,我置身风里,对风无限的怀想。
风携来一缕柳絮,轻飘洁白,那些逝去的亲人循着风迹向我走来。大杂院粉白的桃花迎风绽放,阿姑提着包袱笑盈盈站在院门口,风掀起她齐耳的短发。舅舅背着我走过段家塬的土坡。父亲执锄站在落英缤纷的杏树下,望着菜地沉思,纷纷扬扬的花瓣零落一地。大堂叔满头大汗奋力刨着书桌面,脚下的刨花随风四散开来,小堂叔穿着雨靴在汉江里淘金,微风扇动他身上的雨布。
昏黄的灯光下,老旧收音机发出滋滋的电流声,母亲一边缝补衣服,一边和父亲唠家常,我们姊妹几个七嘴八舌议论着,“这收音机咋老是变调?”“兴许是风把电波吹变了形。”关掉收音机,二姐把杂志卷成筒唱起歌来:“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声音升上房顶。三姐接着深情朗诵:“大堰河……”, 我倚着四姐看风不时从门缝里吹进来,吹得堂屋的灯泡来回摆动,那些影影绰绰的人影在墙壁上映出生动的画来。
风是温馨的,从耳旁轻轻掠过,伴着母亲的呼唤父亲的关爱。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把蒸好的糯米摊在案板上晾凉,父亲用木槌在石臼里砸踏,而后盛在碗里,拌上芝麻核桃红糖炒制的馅料,槐花洗净晾干,加入鸡蛋、盐、花椒粉,拌上面粉,放锅里两面煎黄,野蒿洗净焯水晾干,和面粉捏成团子上锅篜,调制蘸汤,天然的食材,父母的合作,爱的味道被我们姊妹风卷残云般抢食。
大杂院外的广场,我抱着父亲自省城西安买回的足球,昂首挺胸大声地宣布比赛的规则,然后和小伙伴撒丫奔跑追逐,那些风便呼呼地在耳旁作响。白云山下的野地里,风掀起阿姐的红领巾,我指着脚下大片的野草不停地询问姐姐,哪一株是毛芊,哪一颗是酸糖杆。建筑工地,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父亲对着图纸指挥讲解,母亲挑着装满砂浆的灰桶小心翼翼地走上吊塔,阿姊们奋力地推着装满材料的架子车。
风落在洋槐树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一盆盆艾草烧起来,袅袅的烟里,大蒲扇、小纸扇、硬纸板 “噗噗啦啦”拍着蚊蝇,各家灶房飘出药草的香味,孩子们躺在竹席、木板上,数星星、抓萤火虫,男人们一起喝茶聊天,听新闻、戏曲,女人们聚在一起缝缝补补做布鞋织毛活,老爷爷兀自靠着藤椅自我陶醉状“咿呀咿呀”不停,风中的大杂院就是上演盛夏剧目的戏院。
风是有故事的,飘散出柠檬的青涩与酸甜。农校桑园湿滑的黄泥地,我们穿着大号的雨靴吧嗒吧嗒穿梭期间,雨水汗水汇集在彼此的脸上,背着沾满雨水的桑叶走在归途,我们迎着风雨唱着“风里来雨里去”,把泥污涂抹在彼此的雨衣上,然后嘻嘻哈哈地步入实验室。很多年后,当我听见风,就仿佛听到了实验室那白胖的蚕儿窸窸窣窣的咀嚼声,那些似万马奔腾、涓涓细流、丝竹之音和青春一同淹没在岁月的尘烟里。
风把时光留住,童稚的歌谣,成长的故事,一缕风就是一本时光的字典。春日的草坪,蝴蝶蜜蜂追逐嬉戏,小人儿红色的衣裤在绿色的草丛里甚是醒目,东一抓,西一扑,把玩石头,摆弄树枝,奶声奶气的童音,鼻涕眼泪汗水交织着扑入我的怀里。鲜花遍野的山坡,小小子牵着风筝欢呼雀跃,奔跑跳跃,那些风掀起他的衣襟,也吹乱我的长发。我们去马嵬驿、楼观台、白鹿原、骊山、兵马俑博物馆,每一处风景里,少年都在各种碑记前停滞不前,一字一顿地朗读,默默地回味,启动手中的相机不停地记录,他抚摸那些古旧的砖墙,凝望那夯土的古墓,那些风追着他也追着我们。
依然是风,一阵急过一阵的风,还有绿色草原上万千匹马奔腾着、跳跃着,如同狂风大浪快速地袭来,又仿佛蔚蓝的大海,惊涛骇浪般扑来,甚而椰子树下海风呢喃、鸥鸟低语,这样的氛围里,由不得感叹岁月的流逝,仿佛只是低头的刹那,岁月的青苔就爬满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