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均威
我爷爷兄弟俩,爷爷为兄。二爷有四个儿子,二儿子我们就叫二叔。
二叔是个木匠,因家境贫寒念完初中便开始学做木匠活儿。20世纪70年代,在老家方圆三十里地,提起二叔的手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请二叔打嫁妆的客户也是要在头一年预约的。二叔乳名“宝娃子”,是乡里有名的手艺人,方圆几十里都称二叔为“宝师傅”,很少有人知道二叔的大名。
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到户那些年,只有富裕人家嫁女时才陪嫁得起五台以上嫁妆,大致有大立柜、双屉箱子、高低柜子、三屉桌子、方正餐桌配火盆椅子,另加一台抬盒。那时候老家关坪相邻的几个村子,谁家出嫁女儿能陪嫁五件套二叔亲手做的嫁妆,是无比光彩和自豪的事情。女儿出嫁时,迎亲的队伍抬着二叔打的嫁妆走在前,新娘和送亲团队紧随其后,全村人也都不约而同地站在自家门前试图沾一份喜气儿,用羡慕的目光送至目不可及的地方才恋恋不舍地返回家中,婆家也为攀一门好亲戚,娶一个贤惠媳妇,拥有一套二叔做的家具而欢欣鼓舞。为此,那些渐渐住闲的同行们便开始妒忌二叔独到的手艺,背地里风凉话说三道四。请二叔做过木匠活的个个称赞二叔做得特别好,发自内心钦佩和敬重二叔的手艺,有些乡亲们除了按约定付清工钱外,还在春节期间拿上四色礼品再次登门道劳。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火炉旁边烤火守年。我问二叔,方圆几十里的同行妒忌你,让你做过活儿的人个个夸奖你,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匠人?
二叔不紧不慢地说,妒忌和夸奖都难得成一个好木匠,二叔是个笨人啊,别人做个柜子只要五天,我得用九天,这叫做慢工出细活。
二叔又接着说,做活工期长还不算一个好木匠,我是心眼里喜欢木匠这活儿,更喜欢刨花子的香味儿,那个味儿能提神。你不知道啊,木匠一看到好木头,就想着能给哪家的闺女打成嫁妆该有多好啊,给女娃娃们图个好兆头。
二叔甘为笨人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已年近七旬,我依然认定他是我的校外老师。而当下,“处处留痕”成了一种潮流,还需“笨人”吗?
最近有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亲见的“拾垃圾”故事:大街上本来干干净净,突然来了一位身着红马甲手持铁钳子的人,东张西望过后,像做贼一样从身上掏出一个小纸团丢在附近,然后弯下腰用小铁钳夹住纸团,旁边的同事连忙掏出手机“咔嚓咔嚓”为其特写两张。拍照的同事说,你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该我完成任务了。于是让对方脱下马甲套在自己身上,接过钳子继续夹住那个小纸团,拾起来扔进就近的垃圾桶里,然后把“辛劳”不足五分钟的过程“留档保存”。
“又是专门来拍照的!”尽管拾垃圾的过程很短暂,依然有人看到后这样说。
不妨试想,如果把处处留痕用在家庭生活中,也许会有这样一番情景:妻子把切菜的过程发给丈夫,丈夫回到家里却是冰锅冷灶。老公把上班和加班加点的过程发给老婆,老婆欣喜这个月可用老公的奖金选一身时尚靓装了,不料月底老公因毫无业绩空手而归。孩子把每天到校和听课的过程发给父母,可期末考试却无一及格。
与几位同事交流,他们告诉我不为动手动脑、不为吃苦出力而累,常为身陷繁忙无效的泥潭难以自拔和智商被欺而烦恼不堪。有位同事说自己二十刚出头参加工作,干了大半辈子,觉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了,时时被忙碌而又无效的留痕检验着工作方法和责任心,弄得茫然不知所措,却又无可奈何。如今钻研走捷径成功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和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不同的是投机走捷径的人多是为了一己私利,所做的事情只为自己好,而笨人往往是从长远着想,为了所做事情的本身能够得以长足发展。
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与之相应的笨人也就显得珍贵多了。因为笨人做事执着,缺少变通,不搞花架子,舍得在时间和精致上花功夫,固执地坚守着工匠的操守和标准做事情。憧憬未来当自知:成事需要担当者,做事不可缺笨人。种树就种常青松,做事当学宝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