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家斌
周末有事耽搁不能陪伴母亲,与她视频通话。电话那头母亲笑呵呵地说:“你姐姐接我来她家玩啰,你们不操心。”幸福的笑容像菊花盛开,洋溢在那苍老的面庞。想来母亲在老家生养我们姊妹5个,含辛茹苦,也该颐养天年。姊妹们轮流着接送老人家各家转一转,可以说,日子过得滋润舒坦。姊妹们相聚在一起,常常记起那些苦乐交加的青葱岁月和同气连枝的姊妹情深。
我们姊妹5个年龄相差不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人口多、土地广,自小就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练就了吃苦耐劳、善良厚道的品格。姐姐生来娇小秀气,却聪颖能干,天不亮就起床搭着板凳帮着做早饭,早上领着我们上学,下午催着我们回家,姊姊妹妹、高高低低、嘻嘻哈哈,挎着花色各异的土布书包,穿着深浅不一的棉布衣裳,活蹦乱跳去上学,还真是这条沟里一道别致早起的鸟儿有饭吃的风景哩。姐姐上学与我同班,是学习委员,我人瘦小又调皮,时常被对面沟里的几个同学欺负。一次,他们藏在沟口用泥巴疙瘩打得我浑身稀烂,姐姐气得顺手折断一根指头粗的马桑树,挥舞着扑过去,吓得那几个连滚带爬,惊慌逃跑,从此再也无人敢轻举妄动欺负人。条件所限,姐姐没有继续上学,但她从不放弃心中的梦想,当过代理教师,又南下打工,再到私企谋生,忙忙碌碌当好贤内助,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招呼我们姊妹像石榴籽一样相聚盛欢,依然是亲自下厨做着我们喜欢吃的家常饭菜。
大妹子上学最少,言语不多。那时婆年事已高,双目几近失明,父亲病退在家,大妹子忍着眼泪休学回家伺候老人,料理家务。一日三餐停不下的烟火,冬冬夏夏忙不完的庄稼,朝云暮雾闲不住的时光,大妹子如同门前那颗红枣树无声守候,默默付出,直到前些年,还按时让妹夫骑摩托给我们送白菜、蒜苗、洋芋和散养的土鸡,总是不无惋惜地说:“现在土地都征用得快完了,也没啥好东西,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大妹子知道缺少知识的苦恼,千方百计为两个孩子争取最好的学习环境,接受城里人一样的教育,省吃俭用在安康城区租住房子上学,一门心思陪伴孩子完成学业。功夫不负苦心人,儿子以高分数顺利考入一所“985”高校,成为家门户族中品学兼优的佼佼者。
二妹子心地善良,生性好强,像一株洋芋花,倔强生长却从未缺席。沟边坎上背着背笼打猪草,太阳下面握着镰刀割麦子,卷起裤腿波动水流洗衣裳,房后面坡上的撂荒地也被整理出来种出了粮食。婆婆年老体弱,又不慎摔伤骨折,卧床不起,二妹子寻医熬药用心服侍,一碗一粥耐心照料,几个月下来,婆婆终于能下床自理,逢人就念叨:“我媳妇孝顺啦,好人有好报。”操持着把旧房子翻修整齐,又合计着把两个孩子送到城里求学,起早贪黑做零工,风雨不避,日夜兼程,陪伴着孩子走进高等学府,闺女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二妹子依然没有清闲,转身回到那院老屋,最亲近还是那一地肥沃的庄稼。
弟弟最小,深受家里人呵护,而机灵、听使唤、能吃苦,自然是我们家的永远长不大的绿色“使者”。记得1987年夏天,我参加信用社招工考试,慌忙中忘了带户口簿等证件,10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步行50多里山路连夜送到石转区汽车站。我不知道那天晚上他睡好觉没有,翌日吃了早点没有,只晓得他奔波一夜又原路返回学校上学。学校毕业后,弟弟分配到乡镇工作,经过南北二山、城区川道历练,成为家乡的行政主官。他懂得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体恤人民群众的苦处痛点,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建设通村路,引进能人大户带动产业拓宽增收路,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兴起文旅路,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作为城市管理者,他穿行在街衢小巷,为的是让这座滨江城市一天比一天更幸福而美好。
我的姊妹们,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遇见。时光深处的那几间土墙老屋里,灶火明亮,炉火闪亮,灯火敞亮,我们笑过,哭过,亲过,怨过,一起分担痛苦,一起分享快乐。“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洒落在庄稼地里的汗水,滑落在眼眶脸颊的泪水,回响在沟沟梁梁的歌声,飘散在屋里外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心灵的呼唤,是生活的共鸣。我们彼此依靠,温馨挂念,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与陪伴,如同阳光一般温暖,如同月光一样纯洁,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印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