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麦草垛轶事
2025-07-18  来源:本站原创

□ 李永恩mGP安康新闻网

现代人,不要说七八岁的孩子,就是40岁开外的成人,他们就是明白麦草垛为何物,却很可能没经过与麦草垛有关的故事。mGP安康新闻网

小时候,每到夏收结束,生产队偌大的院坝上便出现五六个蒙古包般大小的麦草垛。有了草垛后,父母便不让我们去树林里捡拾树叶,也不会让我们去后山上割茅草,因为屋里暂时不缺烧的。于是我们可以在田野里疯跑,如果父母允许,我们可以去水沟里捉鱼钓鳖,也可以邀上三五个伙伴儿,去洋溢河或月河的浅水处扑腾。mGP安康新闻网

那时,小满过后,田野中一大片一大片的小麦成熟了。如果是晴天,金黄金黄的阳光洒满天空,放眼望去,天上的阳光是金黄的,地上的小麦是金黄的,如果距离近些,可以看见成熟麦穗上的麦粒,一粒粒鼓出来,泛着金灿灿的亮光,在风中悠闲地摇曳,像极了怀胎十月的少妇。mGP安康新闻网

小满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刻。因为这时既要忙收,又要忙种。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谁敢耽误农时?麦收是一场龙口夺粮、与天争时的“战斗”。那时节,只要队长吆喝一声“上工!”乡亲们便齐刷刷带上工具出门,男女老少像蓄势待发的战士一样;当队长朗声叫道“放工!”大伙儿才从地里兴冲冲朝家里走。mGP安康新闻网

任大家怎么忙,地里活路还是干不完。于是,夜幕降临,能拿起镰刀、半大孩子的我们也加入割夜麦子的行列。到底割了多少麦子,我们不记得,或许我们浪费的比收割的还要多呢。然而,无论怎样,夜半回到冒着浓烈烟火气的生产队伙房,我们每人都能领到一块圆圆的洋瓷碗大小的油饼。现在想起来,那时饼的香甜,完全称得上人间美味儿!mGP安康新闻网

太阳火辣辣的,麦子随割随干。割得太多,一旦遇雨,就会有损失。所以,割上几十亩后,生产队就要安排劳力将麦子担到生产队的大院坝上,尽可能早点儿脱粒。mGP安康新闻网

早期脱粒小麦,主要靠人工:一二十位农村妇女,头戴大草帽,肩披大毛巾。她们双排对站,手持一种叫连枷的器具,一排齐刷刷打下去,对面的一排马上紧跟,整齐而机械,院坝上就有接连不断曼妙的挥舞连枷音乐响起,此起彼伏,因为妇女们使的劲儿大,打麦声能传到几里开外。mGP安康新闻网

传统方法打麦,效率极低。后来,生产队买来脱粒机。一旦脱粒机开动,全队的劳力都需集中在大院坝上,忙得不可开交。脱粒机的脱粒,要不了半日,小山样的麦捆便脱个精光。当然,脱粒机机口的麦草要及时清理,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后期脱粒。mGP安康新闻网

这时,生产队便集中20多名青壮劳力,分两排站着,一字排开,手持扬叉,动作的幅度很大,一个接一个把脱粒后的麦草边抖边朝身后扔去。龙尾的四五个人,要把挑来的麦草拢起来,而且一边往高里堆,一边还要四下里用脚踩,踩得越实,堆放得就越多越高。腾出来的地方,方便及时晾晒小麦。mGP安康新闻网

割的麦子越多,脱粒的次数越多,草垛子就堆得越高耸,大院坝堆不下,就堆到稍远的地里。麦子完全脱粒晾干后,生产队按照“人七劳三”或者“人六劳四”的规定,由会计和出纳算出每家每户应分得的粮食,队长再择日通知大家去队部称粮食。分了粮食后,抽空再分麦草。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村里便弥漫着浓郁的麦香馍香。mGP安康新闻网

有一年,大人们在忙着分粮食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儿黑蛋不知怎的,竟爬上了高高的草垛,草垛留下了我们纵情的欢声笑语。也许是那晚的月光太美,也许是草垛子上太舒服,也许是草垛子上的味道太香。总之,爬上去后,我们就躺在上面,一躺,竟然就呼呼睡着了。忙碌到深夜的父母回家不见我们时,便急得要死,于是拜托乡亲们找。我们回家自然免不得被暴揍了一顿……mGP安康新闻网

迄今,每当想起麦草垛,我们便会想起一缕缕麦草香,想起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声,想起一轮金黄的圆月,还会想起屁股上挨的几巴掌…… mGP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