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故乡的母亲河
2025-07-25  来源:本站原创

□ 唐越娥i37安康新闻网

故乡的河叫老龙河,她总是伴着棒槌敲衣的脆响,漫进我午夜的梦里。i37安康新闻网

我至今记得那年夏天,日头把河面烤得直冒热气,我和姐姐偷溜到河里。我们来不及把凉鞋藏进石缝,母亲的呼唤就顺着石包后的小路飘了过来。她手里攥着荆条,鬓角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平日里舒展的额头,此刻拧成了川字纹。“爬上来!”她的声音抖着,我看见刺条在她掌心攥出细密的红痕。i37安康新闻网

检讨书是趴在门墩上写的。母亲说期末考到第一名,就取消这次检讨,并给我买中长纤维的粉红上衣,还给我买印着北京公园的漂亮文具盒。i37安康新闻网

母亲把刺条捋了捋问:“知道错哪儿了吗?”她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i37安康新闻网

“石潭里水深,水鬼专拽不听话的孩子。”母亲气恼地接着说。我偷瞄她红肿的眼皮,忽然发现她鬓角竟有了白丝。那晚的打落在屁股上时,我咬着牙没哭,却看见母亲转身在抹泪。i37安康新闻网

哥哥背着我在院子里走,他说:“妈半夜偷偷给你抹药呢。”i37安康新闻网

母亲的针线箩总摆在堂屋大柜上,碎布片在她手里能拼成万花筒。二三月里,太阳暖暖地照着,母亲早早就给我张罗,做一双春秋天穿的敞口鞋。母亲没钱买花布,就在我拣来的碎花布中,挑出一些接成花布,看着细密有规律的针脚,漂亮的鞋面,我喜爱极了。i37安康新闻网

可是鞋子做好后,我的脚却伸不进去,母亲在鞋口剪了个小豁口,我勉强穿上。看着母亲浮肿没有血色的脸,看着手中珍爱的花鞋,我哭得越来越伤心。i37安康新闻网

母亲叹了一口气:“娃长得快,明年妈再给你做双大的。”i37安康新闻网

那个冬天干冷无比。病中的母亲半躺在床上,教我用旧衣裁剪学做棉袄。她指点我,先把两件稍大的翻领旧上衣的正面对套起来,把袖口和对襟各自缝合,再把领口缝合。i37安康新闻网

接下来母亲教我装棉花。“把棉花扯匀。”母亲说话时胸口起伏得厉害,每说一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她让父亲帮忙翻面,先用几块塑料纸铺在棉花上,然后把衣服从上而下卷起来,塑料纸在棉絮下发出沙沙的响声。父亲从衣服下摆开始边翻面边展开,掏出袖子,扯出塑料纸。我就缝合下摆,把衣领、衣身、衣袖都引几道线,以防棉花移位。再把前襟钉上暗扣,这样,一件棉袄就制作完成了。i37安康新闻网

九岁的我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棉袄给妈妈看时,母亲只能无力抚摸我的头,欣慰地笑了:“我娃手巧,比妈强。”i37安康新闻网

我继续赶制着母亲和家人的棉袄,可是给妈妈缝的棉袄,胳肢窝底下有点窄,穿不上去。她披着棉袄坐在床头,看我在堂屋忙前忙后,忽然说:“等开春了,妈带你去河坝挖荠菜去。”i37安康新闻网

没有熬过那个寒冷的冬天,母亲走了。i37安康新闻网

那天,我从油坊沟,弄了好大的一笼干洋姜杆,还有其他柴草,拖到我奶奶家。二姑给了我几瓣橘子,让我把橘子拿回去给我妈吃。母亲躺在床上,嘴唇像褪了色的花瓣,我把橘子凑到她嘴边,她却摇头:“我不吃,留给你和你哥吃。”随后母亲的呼吸逐渐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喘息声像破风箱。她微弱嘶哑的声音,让我产生不祥的预感。她招招手,我俯下身子,贴近她的脸。i37安康新闻网

“快去喊你爸回来!”妈妈的声音轻得像河边的雾气。我不敢走远,就站在门前山包上喊爸爸,喊哥哥,喊哑了嗓子,也没有一个人应声。我喊一阵就回去看下母亲,逐渐地母亲声音开始变小了。i37安康新闻网

我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你再坚持一下!”我冲下河坝去找爸爸。i37安康新闻网

我跑到龙娃大爹家门前不停地呼喊爸爸,他家的划拳声一阵高过一阵,大狗的狂吠把我的哭喊撕得粉碎。我焦急地在河坝哭了起来。“爸爸呀,你赶紧出来回家呀,我妈快要不行了!”寒风中,无助的我哭喊着,寒风打着呼哨,带走了母亲。i37安康新闻网

母亲心有不甘,万分难舍地走了,冬日的老龙河,叹息着呜咽着,那哗哗的浪花如挽歌,托着母亲的灵魂飘然而去。i37安康新闻网

父亲哭晕了过去,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在掉泪。重病的爷爷爬着,来到我家的门前坡下,哭喊着:“可怜的娃儿,命苦的娃儿!”他被人背了回去。i37安康新闻网

如今每次梦回故乡,总看见母亲坐在石头上洗衣,她回头朝我笑,河水漫过她的脚踝,河里的鱼群依旧成群结队。那双花布鞋,鞋口的豁口像道温柔的疤,每次看着似乎都能听见母亲说:“慢点儿跑,别摔着。”i37安康新闻网

河水依旧缓缓流淌,把母亲的音容笑貌都揉进了波纹里。每当我在深夜醒来,总能听见她在耳边说:“娃啊,一定要争气!”于是我知道,她从未离开,她就住在河岸边的柳树上,住在针脚细密的棉袄里,住在每个午夜梦回时,让我泪流满面的老龙河水声里。i37安康新闻网

 i37安康新闻网

 i37安康新闻网

责编:杨一|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