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蚕种场情怀
2023-10-31  来源:本站原创

□ 刘明awn安康新闻网

金秋的风,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味道。awn安康新闻网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夏日午后,适合去户外走走。雨后的国道,两旁的树木是多彩的。不时有车辆驶过,落叶随风起舞,别有一番味道。awn安康新闻网

不知不觉,途经316国道旁,进入乡村道路,一栋80年代风格的建筑楼,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就是位于恒口境内的安康市蚕种场,25年前,我的一位同学分配到了蚕种场工作。记忆的闸门突然被打开,此刻心中突然有了许多的回忆和感动。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如果说,逝去是一种青春的纪念,那么如今许多的老物件、老店铺,恐怕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在恒口境内,曾经有许多地方地标都留存着一代人的青春回忆,比如“恒惠渠”“恒紫公路”“火车站”“农科所”“蚕种场”等等。awn安康新闻网

如果说在安康找一家有着历史传承的“百年老店”,曾经的辉煌的记忆依稀就在昨天,那么“蚕种场”必须算一个。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时代的变迁,总是伴随着平凡的生活,还有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当下,以文塑旅、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正在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蚕种场相距不远的农科所,正是当下农旅融合的典范。awn安康新闻网

否极泰来,东山再起。awn安康新闻网

2023年10月8日,省林业局、省委文明办、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青团陕西省委、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命名2023年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的决定》,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蚕桑文化科普实践教育基地,被授予“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awn安康新闻网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从《诗经》到新丝绸之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始终将桑蚕文化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awn安康新闻网

在这生动的自然教育之中,我似乎又看到了文学与生活融合的生命力。更多地则是源于对于一个熟悉的地方的深深眷恋与期盼的情怀。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awn安康新闻网

嫘祖缫丝制衣,泽被天下,是桑文化代表的家国天下的情怀;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桑文化劝诫女性万勿耽于情爱;刘邦食葚,延年益寿,是桑文化向我们传达中药养生理念;拾葚异器,供养寡母,是桑文化教导我们要诚心侍亲;桑树救驾,椿树封王,是桑文化在告诫我们要亲近自然,辨识万物。awn安康新闻网

桑蚕文化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向千年后的我们传达一个新理念,以桑为鉴,可知过往。蚕种场则是记录了一段安康蚕桑文化的珍贵记忆。awn安康新闻网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开篇就提到“鎏金铜蚕”以点明丝路起源,让这件沉睡了千年的丝路国宝闪耀登场。awn安康新闻网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awn安康新闻网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千年历史沉淀下,文明进步,创新发展,沉淀丰盈,始终未曾远离桑蚕文化的影响。而蚕种场被授予“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这个牌子,则当之无愧。awn安康新闻网

蚕丝业是安康自古以来比较古老的生产行业。明成化十三年(1477),知州郑福以“省沃土,课民树桑棉,艺菽粟”,有政绩。awn安康新闻网

清乾隆、嘉庆年间把兴桑养蚕列为富民之道,兴安府刊《蚕桑须知》,“具详树桑饲蚕蒸茧缫丝之法”,并从浙湖引进蚕种和技术。到晚清时期,“西乡(今恒口、五里)田亩膏腴,棉桑遍野,男耕女织,富甲全境”。awn安康新闻网

安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桑养蚕。蚕种、原料茧、生丝产量均位居西北第一,蚕茧缫丝品质优,出丝率高。建国后,安康桑蚕丝绸生产迅速发展,形成系统行业。1972年起,产茧量达50.5万公斤,跨入全国万担茧县行列。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始建于1956年的安康蚕种场,1957年春开始植桑,1958年正式投产,是一个能生产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四级蚕种的国营蚕种场。蚕种场初建隶属陕西省农林厅。1958年投产时与安康县蚕桑站合并。1960年初,场、站分开,蚕种场收归安康地区农林水牧局,1972年归属安康地区林特局。有固定职工175名,其中行政干部22名、技术干部30名、工人123名。下属乡办、村办合作制种场4处,蚕室13幢,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原蚕区涉及安康、石泉两县4区8乡21个村750余户,年生产一代杂交种10万~12万张。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如今已经走过67年风雨历程,它和中国第一个重载汽车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第一个机床厂等这些共和国长子在同个时期诞生的。awn安康新闻网

站在蚕种场门口,我依然有一种自豪感。awn安康新闻网

想起那时候的一个关键词“陕西制造”!看电视是黄河,西服穿伟志,孩子喝秦俑奶粉,蝴蝶手表为你报时;要穿丝绸必然选安康的,“梅花牌”白厂丝。awn安康新闻网

早在51年前(1972),原安康市缫丝一厂(恒口)、安康市缫丝二厂生产的“梅花”牌白厂丝,历史悠久,享誉全国。被国家批准为“出口免检产品”,SU梅花牌白厂丝,有19/21D、20/22D、24/26D、27/29D、40/44D等规格,质量稳定,条分均匀,偏差小,净度高,手感柔软,光泽好,1973年获全国厂丝质量评比优胜奖,同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出口产品优质荣誉证书。1984年获陕西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质量管理奖。1985年为陕西省首批获得出口产品检验认可证的企业。产品远销日本、苏联、西欧、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在国内外均享有一定声誉。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六十多年来,安康蚕种场共培育推广69对蚕品种,引进286个桑品种,生产优质蚕种900余万张,历史峰值的2007年,一年就发出蚕种60万张,可谓是安康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器之一。awn安康新闻网

当下,这个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河滩桑果采摘体验基地300亩,坡地桑园自然教育体验基地500亩,蚕桑丝绸自然科普教学基地103亩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正在打造以“蚕、桑、丝、绸”为主题线路;集文化传承、研学教育、实践教育、传统民间工艺学习、自然科学教育、手工益智等为一体的现代研学旅游教育基地及亲子乐园和劳动教育基地。多种教育场景,从视觉和空间上立体地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蚕桑丝绸文化、现代蚕桑科技、养殖种植过程。awn安康新闻网

一个经历六十年的风雨起伏、兴盛衰败却依然保留着完整生命链的产业,这是几千年来优胜劣汰、自然抉择后的历史沉淀。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安康蚕种场现掌门人张保华先生,在《安康市蚕种场六十年发展历程》中写道:“六十年的发展,更是蚕种场几代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开垦每一块土地,栽每一株桑树,建每一栋蚕室,养每一批蚕,制每一张蚕种,修每一条道路,做每一床蚕丝被,创每一项技术成果,无不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汇集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awn安康新闻网

我的眼前似乎浮现了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高高耸立的老水塔,想起了70年代满山采桑的女工,想起了80年代蚕室里采茧的工作场面……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桑者闲闲兮”“桑者泄泄兮”,好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劳作生活场景,那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心情,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情怀,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喜怒哀乐,人间真情。原来自古以来,文学和生活是如此亲密。依托在千年文明上的华夏文创致力于还原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赓续文脉,这悠久的植桑养蚕历史,蚕桑文化竟在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awn安康新闻网

awn安康新闻网

离开蚕种场的时候,我感觉这就是文化的自信融入了勤劳幸福的生活,这是活力、美丽、幸福的希望。awn安康新闻网

当物质存在被风沙抹去又覆盖,人们或许没有机会去认得脚下土地曾历经的一切。这些文化遗产,这些散落在土地上的明珠,璀璨地映照着过往的文明,历载星霜虽已涓入春水,但土地的烙印在我们眼底。awn安康新闻网

路边,落叶满地,还有些许黄绿的叶子在枝头将落未落。awn安康新闻网

太阳的余晖下,改造过的蚕种场显得愈发清秀、艳丽。awn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