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静华
读完徐勋建老师的《有道集》,深深地被他严谨治学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所折服。该书分高考研究、教学改革、教材教法、教学管理和教育感言五个板块,共34篇,其中重点是教材教法和教学改革两个板块。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教师观、教学观和教学管理方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一线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者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徐老师主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观,摆脱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观,远离讲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种观点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身体力行过。孔子曰:“吾与点也!”?他让学生各言其志时,学生曾点说出了老师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也成了徐老师的教育梦想,为此他孜孜以求。
一、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文化和教育之道,教而能文,文以载道。《有道集》告诉读者,语文教师应该热爱阅读和传统文化,热爱文字,认真研读文本,传播先进思想和正义道德。有人说: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徐勋建通过该书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广泛涉猎,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关于古代“礼”的问题整合》一文将古代礼仪制度对古文教学的影响做了深入阐释,让老师们认识到熟悉传统文化,了解古代“六礼”“七出”“服制”等礼仪文化、法律知识等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书中《传承自由之思想 秉持科学之精神》《由<论语>中“素以为绚兮”的解读说起》《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合一问题》等文章都主张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理解作家的自由思想,注重文化传承,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文如其人,徐老师崇尚精神的自由和智慧的表达,他说:“没有自由的灵魂,就没有想象的翅膀,更没有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的闪现。”他的文章语言时而严谨深刻,时而洒脱不羁,读起来如同和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聊天,让你受益匪浅。
徐老师主张教师要传承自由之思想,秉承科学之精神。语文教师要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培养批判精神,提高文学审美水平,他常常在“斤斤计较”中得到真趣味。他对备课的认真可以说达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小到对一个词语的斟酌,比如对《挖荠菜》一文“坦然”和“迁就”等词语的使用是否精准等问题的研究,大到对圣人、专家的批评,徐老师一个都不放过,这从他书中《斤斤计较中的趣味》等文中可窥一斑。
书中列举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乐府双璧的人文主义精神》《谁在为爱而哭泣》等文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对撞中去解读文本。前文中,他将乐府双璧《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和遣词造句,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肯定了花木兰和刘兰芝身上闪耀的人文主义光芒,称赞她们“合在一起,共同奏响反对封建男权、蔑视男权主义的战歌,真正体现了女性的价值,使女性作为平等的人而存在,作为闪现着耀眼光环的人而存在,作为撑起世界半边天的坚实力量而存在。”《谁在为爱而哭泣》一文中将《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两文进行比较阅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既打开了两幅精美的历史画卷,又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该如何甄别爱情、对待爱情。
二、徐老师主张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链接文本与生活,打通教法与活法,彰显语文课的文本特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要给学生的心灵以震荡,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质量关系着学生的生命质量,所以一个拥有怎样价值观的语文老师势必在课堂上呈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徐老师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对语文教学的痴迷,以及对文本深刻的解读在一篇篇教学反思中表露无遗,比如他的《新课改,任重道远》《走出形式主义的怪圈》《远离讲台 远离自我》《偏颇的圣人的学习论》《巧用留白艺术》等文章都传递出他对现实学校教育、语文教学的深刻反思,具有前瞻性和开放眼光,其视野之开阔,见解之独到,语言之入木三分,都体现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和魅力。
三、搭建多层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思维由单一走向纵深。杜威指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孩子“是什么”,还要深入带领他们思考“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徐勋建广泛涉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书中旁征博引,资料极为丰富、生动,他主张教师要不断丰富文化积淀,鼓励学生博学慎思,大胆质疑,十分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而徐老师在书中所收录的教学设计和思考都颇有新意,他的课堂所搭建的学习支架,既沿着文本立意,又跳脱出原有的赏词析句。比如在带领同学们分析高考阅读题时,他没有按照常规的答题套路去引导、分析,而是通过比读、旁征博引,广泛深入的探究分析,带领学生跳出文本。?所以徐老师巧妙搭建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认知,多元化的品词析句。
徐勋建是语文教育阵地的一名剑客,他对教育教学有着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正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从教三十余载,先后担任过恒口高中的教科室主任和副校长,他一直坚守在一线,教而不厌,诲人不倦,潜心研修,乐此不疲,在知天命之年厚积薄发,这部《有道集》的结集出版,正是他几十年教学研究思想结晶的大展示。
我们身边的很多老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其结果往往殊途同归,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在某种程度上,“爱”到极致就是“道”,这种道是对生活要义的追求与探索,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牵引,是从有形到无形的忘我、无我。徐勋建的作品恰恰是在平淡的“真意”里,透露着对教育的真爱、大爱,并以这种爱给予人以思考和启迪,让我们在《有道集》里看到语文的明媚,悟到教育的真谛。大道至简,真意从教,有道自来,愿广大教师对待教育教学都能像作者一样,永葆赤诚与热爱,落子无悔,潜心从教,“有道”且有成!